高血壓易有心腎病變 恐致失能死亡
量血壓「3口訣」
三高爲我國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多數人卻往往不知三高可能致命。臺灣成人高血壓盛行率逾25%,高達529萬人罹患高血壓,近年高血壓有年輕化趨勢,由於高血壓前期無特定症狀,如同將身體置於「溫水煮青蛙」狀態,一時無感,久了才知事情大條了,若未即時管理,很可能危及性命,醫師提醒,年輕族羣也應建立居家量測血壓習慣。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臺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林彥宏指出,臺灣每4名成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65歲以上患病率更超過50%,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血管硬化,引發心衰竭、腎臟病、中風等併發症,心腎病變正是造成民衆失能與死亡的最大元兇。
「高血壓就像將身體置於「溫水煮青蛙」的狀態中,一時無感、久了就危及性命」,林彥宏表示,高血壓若未控制,可能造成心肌肥厚,心臟舒張與收縮功能受影響,久而久之演變爲心衰竭;另一方面,長期的體內高壓亦會造成腎臟的腎絲球硬化、進一步惡化爲腎病變,導致洗腎。
林彥宏指出,就曾遇1名壯年男子被家人送急診,到院時心臟收縮功能低下,甚至出現肺水腫、危及性命,一問才知致命危機在5年前早有預兆,當時患者檢測出高血壓,但因自覺無礙未持續追蹤,結果長期高血壓引發心衰竭與腎病變,幸好在持續用藥降血壓、管理心腎症狀之下,1年後病情逐漸穩定。
林彥宏提醒,民衆日常就應建立正確量血壓認知與預防意識,建議居家應量血壓,由於血壓易受民衆身處環境、心情影響,因此建立量血壓習慣才能量測出正確數值血壓,民衆可購買一般經核可認證血壓計養成居家測量習慣。
另外,臺灣高血壓學會也推動「3口訣」幫助民衆建立正確量血壓認知,分別是「居家量血壓」、「130/80標準」與「722原則」,民衆可遵從養成正確量血壓習慣,同時也邀請家人每天量血壓,讓量測變成日常、一起守護家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