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ETF修正配息!股怪教授謝晨彥喊「非死刑」 曝主被動可共存

▲臺股高息ETF配息縮水引投資人心驚,但專家認爲不該對相關金融商品「判死刑」。(圖/陳瑩欣攝)

記者陳瑩欣/臺北報導

臺股高息ETF配息縮水風潮難止,投資人心驚出脫,甚至竄出對相關投資「判死刑」的論點,不過「股怪教授」、摩爾投顧分析師謝晨彥卻說:「這不是死刑,只是修正。」他同時建議高息ETF、主動式ETF應以「共存」而非排擠的角度看待。

規模千億以上的臺股高息ETF幾乎都已擁有配息縮水的公告,年化分配率由去年風光的13%一路下滑,有多檔甚至已腰斬至7%左右,羣益臺灣精選高息(00919)最新一次公告每股配0.54元,首見縮水,但年化配息率奮力堅守10%水準。

謝晨彥表示,配息率高低,與市場景氣、公司盈餘、股利政策直接相關。當景氣下行,企業盈餘縮水,自然會壓縮股利。

▲高息ETF自2024年以來配息概況(圖/ETtoday整理)

謝晨彥指出,投資人對高息ETF投資應要看本質:配息的「來源」是否來自於穩健的獲利,而非短期挪用資本。短期高配息率可能犧牲資本利得,長期未必划算。

至於如才能對高息ETF持有健康觀點?謝晨彥指出,高息ETF適合「穩定現金流」需求,不應只看單次配息高低,而要觀察長期殖利率區間、成分股產業結構,以及基金公司再平衡的策略。

而在臺股資產配置上,謝晨彥認爲,從資金流向角度:目前市場明顯偏好AI及半導體等科技股,資金排擠效應確實壓縮金融股表現。不過謝晨彥指出,若是單看金融股的定位:短期缺乏題材,加上利差空間收斂,走勢可能偏整理。但金融股具防禦性、殖利率相對穩定,年底通常還有除息行情或年底作帳的資金回補。

操作心態上,謝承彥認爲,若偏向短線,可以轉進具題材的科技;若偏中長期穩健配置,金融股不用完全出清,可視個人資金需求留部分作防禦。

另有法人指出,00919換股後金融股比重明顯提升,持股與「國民ETF」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愈來愈像,由於配息實力高、含金量高、波動降低,更適合存股,加上新臺幣單日動輒升1元的激情秀難再出現,下半年匯損利空因素降低,金融股後市可期。

▲重量級高息ETF成分比較。(圖/ETtoday)

主動式ETF列爲配套高息ETF除了配息受政策限制而縮水以外,近期因主動式ETF橫空竄出導致市場分流:謝晨彥認爲,主動式ETF有靈活選股優勢,能快速因應市場題材,對高息ETF的被動篩選機制形成挑戰。

但謝晨彥也指出,高息ETF與主動式ETF定位不同,高息ETF主要服務「存股族」「領息族」,強調穩定現金流;主動式ETF則更適合追求超額報酬、願意承擔波動的投資人。未來趨勢:兩者將呈現「共存」而非你死我活。投資人可以依照需求搭配配置,例如:用高息ETF做底,主動式ETF做進攻。

投資專家也建議,高息00919搭配主動式臺股ETF,像是主動羣益臺灣強棒(00982A),類股怎麼輪動都抓得住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