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重塑勞動機制 各部會出招
勞動部將外送、舉牌員等工作納入高溫指引範疇,職安法修法也納管平臺業者,強化對外送員保護,7、8月可望送立院修法。圖/本報資料照片
環境、勞動部抗高溫相關行動
高溫危機嚴重衝擊勞動力模式,世界經濟論壇報告估2030年極端高溫環境將給全球生產力造成每年2.4兆美元的損失。各部會設法出擊部署,對抗高溫危機。其中,環境部預計明年成立標準作業程序、試行應變啓動機制,建立抗高溫地圖等作法應對。勞動部將外送、舉牌員等工作納入高溫指引範疇,職安法修法也納管平臺業者,強化對外送員保護,7、8月可望送立院修法。
聯合國確認去年爲有紀錄以來最熱年份,大陸近兩個月也建立氣象健康協作機制、併發出首個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加上世界經濟論壇報告示警,顯示高溫已是全球威脅。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今年試辦抗高溫調適對策演練,參考日韓模式,在都市熱島效應明顯的雙北和臺南等地先行,會跨部會行動,環境單位灑水降溫、勞動單位勞檢、交通單位運輸防熱等,近一~兩個月將整合各地有空調、庇廕之處的資訊公佈,7月也將公佈「推廣首個抗熱主題展」。彭啓明指出,也看到長者尤其獨居老年人的數據,已結合內政、衛福部與臺電,以黑客鬆模式,想用大數據來開發出幫助獨居老人抗熱的方法。
勞動部長洪申翰則說,高溫環境最明顯影響到戶外工作者的職災風險,如營建等行業與近年盛行的外送員,有進行更強化防災責任等措施,要求設置遮陽、降溫設備等。
世界經濟論壇等報告提到,高溫影響民衆外出意願、導致外送工作模式盛行,但也將高溫風險轉嫁給外送員。洪申翰表示,過往外送員與平臺未有明確僱傭關係,如今職安法修法草案將平臺業者納入,並將「準用」調整爲「適用」,就是強化對外送員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