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帶火廚房空調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吳立洋 上海報道

自2024年經歷“極端高溫事件歷史第二多”後,2025年全國再次迎來高溫夏季。

據中國天氣網數據,今年7月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貴州、吉林共72個站點氣溫打破7月上旬紀錄,多地高溫季開啓顯著提前。

炎熱天氣催動下,空調、冰箱等製冷電器再次迎來銷售旺季。產業在線數據顯示,今年5月家用空調銷售2203.4萬臺,同比增長2.3%;冰箱銷量849.7萬臺,同比增長1.8%。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費者迫切的降溫需求與廠商產品創新的雙重驅動下,廚房空調等新興品類白電也在這兩年實現快速普及和增長,成爲家電行業重要的增量來源。

高速增長的細分品類

“廚房空調的高速增長,源自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加之近年來電器行業在防油煙、空氣流通等領域的技術進步,使得產品大規模市場推廣的條件得以成熟。” 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在接受南方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GfK中國推總數據顯示,2024年廚房空調市場整體零售量同比增長54%,遠超家用空調市場增速,成爲品質型產品的典型代表,更有望在2025年迎來普及加速期。

另一個重要的市場催化因素,則是2025年國補政策對空調補貼的擴量。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與財政部發布的《關於 2025 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單一消費者購買空調可享受國補優惠的臺數由 1 臺擴大至 3 臺,極大促進了消費者在購置客廳、臥室等空間的空調後,添置廚房空調的意願。

江蘇揚州一位空調經銷商在與記者交流時表示,新版國補政策出臺後,諮詢與購買廚房空調的消費者整體數量確實有顯著提升,但相較於傳統空調產品,廚房空調品類的客流轉化率依然較低。

“主要原因一是傳統空調是剛需,二是在廚房裡增加一臺新的空調機器存在很多潛在問題。”他進一步表示,如果是安裝傳統懸掛、吸頂式空調,大部分樓盤廚房外牆是不會預留外機位置的,加上廚房空間管線情況本就相對複雜,安裝難度會高很多。

而如果選用無需外機的嵌入式或立式空調,前者需要敲開弔頂重新進行裝修,且要兼顧設備散熱、防塵設計;後者則需要在廚房裡佔不小的地面空間,這些問題都導致了目前廚房空調消費主要在裝修工程端,已裝修的廚房額外購置的相對較少。

可預期的安裝困難,以及尚未普及的產品概念,構成了廚房空調加速發展的最大阻礙。

GFK中國發布的《2025年廚房空調市場發展現狀與趨勢洞察》報告顯示,目前,消費者對廚房空調的深度認知形成,信息來源卻非常傳統,認知來源排在首位的是熟人介紹,第二是線下門店,如何藉助電商平臺、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內容平臺進行推廣是行業努力方向。同時,品類推廣要集中在包括銷售渠道、媒體渠道、自媒體等在內的各種核心渠道同步展開。

這就要求行業與廠商將廚房空調與家庭使用場景進行更深入的結合,通過更廣泛的營銷渠道塑造品類特徵,突破消費者的認知壁壘,讓用戶更直觀的感受產品細節、使用感受和價值等,提升從購買、安裝到使用的全鏈路體驗。

新興賽道誰將獲益

作爲高速增長的新興品類,相較於傳統空調行業相對穩定的市場格局,廚房空調賽道各品牌間的競爭形勢顯然要更爲複雜。

除了本就專注於該細分賽道的品牌如美爾凱特、聯小邦等,近年來各領域的頭部家電廠商也在快速涌入。

白電方面,美的、海爾嵌入式廚房空調在淘寶、天貓平臺佔據搜索結果前列;傳統廚衛電器品牌則將空調功能與現有優勢產品進行類推或組合,例如方太將壓縮製冷技術內置於油煙機推出的製冷油煙機,浴霸龍頭奧普、照明龍頭歐普將製冷和照明功能集成推出涼霸產品等。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近期也有多家家電龍頭申請廚房空調相關專利獲得通過,例如奧克斯爲解決現有廚房空調零部件數量較多、裝配流程繁瑣的問題而設計名爲“廚房空調”的專利;老闆電器申請了一項名爲“一種廚房空調及其風機主動降噪方法、裝置”的專利……

張毅表示,對於白電廠商而言,其主要優勢在製冷技術、空調零部件等領域的技術和產業鏈積累,且得益於品牌本身的高知名度和銷售渠道的廣泛佈局,其在市場增長期有望迅速建立起自身的優勢;廚衛品牌的優勢則在於可以從廚房場景的角度與煙機、竈臺等進行生態組合,從而提升廚房的空間利用效率,也可以利用對廚電消費者更爲接近的優勢掌握銷售主動。

但另一方面,家電龍頭的入局並不意味着細分中小品牌就此失去競爭力。

上述空調經銷商在與記者交流時表示,當前很多廚房空調廠商的主營業務其實是集成吊頂,其優勢在於區域內強大的線下服務能力,而相較於傳統空調,廚房空調尤其是嵌入式、吸頂式空調對安裝、售後服務的要求更高,且往往需要與家裝設計進行配合以保證規範施工、不破換廚房環境,此類廠商擁有天然的業務優勢。

對於經銷商本身而言,據GFK發佈的報告,經營廚房空調產品維持在10%~30% 的毛利區間,且銷售額增長速度遠高於傳統空調。而除了利潤空間外,其最關心的問題包括品牌的售後服務支持力度、專業培訓能力,如果品牌方能夠幫助其解決消費者對拆裝麻煩、安裝粉塵、噪音、打孔等問題的疑慮,其推廣該品類的積極性也將極大提升。

“受地產行業波動和家電市場規模見頂的影響,傳統家電品類面臨越來越重的競爭壓力,但消費者實際上對於改善居住條件、引入智能化家電家居的需求實際上還是非常旺盛的。這給予家電行業的啓發是,要圍繞場景和技術進行創新,而非在現有賽道過度內卷。”張毅表示,所謂的消費升級,並不一定是消費者爲了同樣的功能去購買更昂貴、更高檔的產品,而是從個性化、智能化、品質化的角度,在充分理解用戶的基礎上催生新的需求增量,是一個供需雙方相互影響、共同促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