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破38度!19縣市高溫警示 醫師:防中暑也防心肌梗塞

天氣持續高溫,氣象署於下午14時33分針對全臺19縣市發佈高溫資訊橙色及黃色,白天恐36度以上,呼籲民衆慎防中暑。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天氣持續高溫,氣象署今天監測新北市三峽測站在中午12時,測得38.1度高溫,並於下午14時33分針對全臺19縣市發佈高溫資訊橙色及黃色,白天恐36度以上,呼籲民衆慎防中暑。急診醫師表示,急診不時就會收治熱傷害及熱中暑個案。心臟科醫師也指出,夏天天氣雖然炎熱,仍有心肌梗塞患者就醫,呼籲民衆多喝水、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工作、遊玩,避免中暑。

衛福部今公佈昨天熱傷害就診統計達25人次,今年6月截至30日總計649人次,相將去年同期6月,總計748人次,人次稍微偏低。但急診醫學會秘書長、長庚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李智晃說,兩者就醫人次其實相差不多,可能是今年天氣直接就是滿熱的,民衆多有警覺所致。

但隨着暑假到來,天氣只會更加炎熱,不論是在戶外工作、外出遊玩都需注意。李智晃表示,若要避免熱傷害,一定要注意防曬、多喝水,及避免長時間在高溫下工作或出遊,如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高溫時,應減少戶外曝曬高溫下的活動。

另,臺灣老年人口多,許多年長者爲省錢,在室內不開電扇或冷氣,李智晃提醒,長者在室內還是要多保持室內通風,並多喝水,若室內高溫仍必須開電扇或冷氣降溫。

檯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說,夏天天氣炎熱,一般來說,心肌梗塞患者人數較少,但昨天仍收治一名50多歲男子,因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由家屬送醫,問診發現,男子有三高病史且吸菸,檢查竟是急性心肌梗塞,立即經心導管手術放置心臟支架,才救回一命。

林謂文說,心肌梗塞好發時機爲冬天,但夏天時仍不可輕忽,原因是夏天天氣炎熱,體內必須散熱,這時表皮血管擴張,散發大量水分,造成血液變得濃稠,特別是本身有血管疾病者,容易導致心肌缺氧 或是產生血栓,造成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與熱衰竭症狀類似,民衆需多加註意,加以區別。」林謂文說,心肌梗塞症狀爲胸悶、胸痛、呼吸困難,而熱傷害分爲熱衰竭、熱中暑,其中,熱衰竭也會出現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喘,隨着症狀加劇,有時會合並口幹舌燥、大量冒汗,甚至熱中暑時爲不出汗,體溫飆高至攝氏40度,意識喪失、急性腎衰竭等。

林謂文,當出現熱衰竭症狀時,就應儘速到陰涼處休息、多喝水,並解開衣物加速散熱,避免症狀加劇,若有高血壓等三高患者,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並養成早晚量血壓的習慣,特別是天熱時,也容易出現低血壓的情形,建議應多喝水,避免脫水,避免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