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多雨民眾多汗狐臭就醫大增 皮膚科醫師提供改善方法
今年夏天高溫多雨,衛福部臺南醫院因腋下多汗與異味患者明顯增加。皮膚科主治醫師黃信畬提供有困擾的民衆改善腋下多汗與狐臭方法。圖/黃信畬提供
今年夏天高溫多雨,衛福部臺南醫院因腋下多汗與異味患者明顯增加。皮膚科主治醫師黃信畬醫師今天提供有困擾的民衆改善腋下多汗與狐臭方法。
汗通常沒有味道,但在溫熱、潮溼環境被皮膚表面細菌分解,就會產生刺鼻氣味。長期溼黏更可能誘發紅腫與毛囊炎,影響社交、工作與運動表現。
他說,這並非單純「不乾淨」造成,而是汗腺活性與皮表菌叢交互作用的結果,可透過多方治療有效改善。日常應對就能做的事,第一是生活習慣:保持腋下乾爽、運動後儘快更衣,選擇透氣排汗或棉質衣料,可降低悶熱。
修剪腋毛能減少細菌附着,洗澡時以溫和抗菌潔膚產品清潔,避免用力搓揉造成刺激。飲食辛辣、酒精、咖啡因與強烈辛香料可能刺激出汗。規律睡眠與壓力管理,能減少「緊張流汗」的惡性循環。
「多汗與狐臭可以被控制。」黃信畬說,當每天必須多次更衣、外用已無效、因異味或溼衣影響社交與工作,或腋下皮膚反覆發炎時,就應就醫評估。只要循序規劃、定期追蹤,兼顧效果與安全不是夢,重拾乾爽與自信的日常。
黃信畬表示,多汗與狐臭第一線外用藥物風險低,常見含鋁鹽(氯化鋁溶液/凝膠)止汗劑能在汗管形成暫時性「栓塞」,降低汗量。關鍵在使用時機,夜間睡前薄擦,隔天早上清洗並加強保溼。含過氧化苯甲酰、氯己定或鋅鹽的清潔與外用品,可抑制造成異味細菌。
黃信畬指出,出汗嚴重或外用無效時,可選擇口服藥物提供全身性止汗。然而常用爲抗膽鹼藥可能帶來口乾、便秘、視物模糊或心悸等全身副作用,需審慎評估。
他說,微波熱能可破壞腋下頂漿腺,數次療程就能顯著減少汗量與異味。極重度且反覆復發者,可考慮汗腺刮除或交感神經手術等侵入性方式。
而肉毒桿菌素A(BoNT-A)局部注射可阻斷汗腺與神經的乙醯膽鹼訊號,單次注射可維持3到6個月。適合需要快速、可預期控制者,部分案例會感到腋下緊繃、無力或瘀青等症狀。
今年夏天高溫多雨,衛福部臺南醫院因腋下多汗與異味患者明顯增加。皮膚科主治醫師黃信畬提供有困擾的民衆改善腋下多汗與狐臭方法。圖/黃信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