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簽書會
拜讀《堅持.無悔──陳若曦七十自述》,她的一生如俠女般大氣凜然。(林文義提供)
拜讀《堅持.無悔──陳若曦七十自述》,她的一生如俠女般大氣凜然。(林文義提供)
春暖三月天,意外在臺北圓山捷運站巧遇若曦大姊,兩位女士簇擁着她,刷票卡,滑行長梯下樓,我呼喚,她怔然似聽若無,一下子隔開距離……應是外出返回近處的老人公寓。
捷運匆促,十四年前巧遇,竟然是在高鐵南下的同一車廂?我們應邀出席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主辦的「百年小說研討會」。彼時疑惑──向來專志散文,怎麼會約我談小說?
更奇妙的是,隨身帶着剛買不久的九歌版新書:《堅持.無悔──陳若曦七十自述》,究竟是怎樣的緣分?歡喜、自在的近身,敬謹請作家現場簽字;若曦大姊笑而接書、動筆。
買書是對作者最大支持,至感!
如是誠懇的題言。拜讀一生自傳,俠女般地大氣凜然,正是我七○年代初閱遠景版小說:《尹縣長》的直覺;一九七八年榮膺首屆吳三連文藝獎。曾經有過「傾往祖國之夢」,大陸生活多年,歷經文化大革命的實質體驗,絕望此非理想之地,重回青春年代留學的美國,遷居加拿大。傳記平實憶寫生命的悲歡情境,人事交誼,其中與臺灣相關的是爲「美麗島事件」勇於返國,攜帶着旅美學人、作家連署書,包括──張富美、鄭愁予、莊因、白先勇、楊牧、葉維廉……等二十七人,勇健的面見蔣經國。
不懼風聲鶴唳、愁雲慘霧的政治大逮捕,陳若曦耿直進言──美麗島事件不是「叛亂」,而是「人權」。懇請總統,開明釋放。
不說文學,美麗島事件毋寧是臺灣從獨裁戒嚴,真正走向民主體制的開放;陳若曦仰然義舉,留存在歷史不容遺忘的一帖俠女印記!
她,還清晰回憶和白先勇、歐陽子、王文興在臺大外文系創辦的:《現代文學》嗎?還再續昔時小說風采能否?書桌前,靜思伴茶。
十四年如風吹過,南下高鐵有幸與若曦大姊同一車廂,呈書求字,彷似昨前親炙請益;捷運巧遇,可惜錯身而過,安康如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