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打的是明牌

早年我還在做地產的時候,曾經問過搭檔一個問題:

我們大約看過數百個項目,也參與了一二十個項目的投資開發,其中有多少是通過“關係”拿到好項目的?

那時問這個問題,有時間背景和行業背景:

時間背景,我們最早參與房地產開發時,還是協議出讓,你和村長關係好,說不定就能搞掂一塊好地。

行業背景,就不用說了,當年地產熱火朝天,又是區域市場,過江龍地頭蛇各顯神通,關係總是少不了的。

搭檔仔細想了一下,連他自己也感覺有些意外地說:

好像好的項目,到最後都是通過招拍掛在市場上拿到的。

靠關係的項目,起初看有大便宜在裡面,後面往往一地雞毛。

我們參與過一個項目,土地上有四倍的“便宜”佔,又有經營上的股份白拿,而且一入場就開門紅,結果不到一個月就被踢走了。--細節不必多說。

所以,概括而言,即使是那樣一個講關係的時代,講關係的行業,我們最後打得好的,依然是“明牌”。

當然,這不影響很多人靠關係賺到大錢,以及我們可能不擅長關係,或是也佔了關係的便宜而不自知,這些且略去不談。

2023年,大模型火熱。

一位做投資的朋友,也投身其中,挑項目,選公司,看似熱鬧,可下手並不易。

我對朋友說,這一波AI,看似專門消滅中間商。會不會你直接下注英偉達這類明牌,反而比去投那些初創公司更靠譜?

年底朋友微信留言,說自己後來買了英偉達,“可惜買少了”。

好多事情,似乎都是明牌。

例如投資,價值投資者們,買的都是明牌。

再說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打明牌往往是最好的選擇。

這裡說的明牌,大致如下:

就內容而言,明牌就是常識;

就形式而言,指的是透明;

就道德而言,則是大方磊落,不沾便宜;

就幾何而言,就是兩點之間直線最近;

就物理學而言,就是最小作用量原理;

就信息論而言,就是信息熵最小,信號清晰,噪音最少;

就哲學而言,就是奧卡姆剃刀,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就心理學而言,就是認知負荷最小,不內耗;

就數學而言,就是貝葉斯的基礎概率。

概括而言,所謂打明牌,就是去概率極大的正確的事情。

爲什麼高手往往打的是明 牌?

這背後,其實有幾個深層的認知差異。

首先,高手更相信概率,而不是運氣。

普通人總是希望通過信息不對稱、關係套利來獲得超額收益,幻想着“捷徑”能帶來意外之財。

但高手明白,長期來看,決定勝負的不是偶然的運氣,而是底層的概率分佈。

比如巴菲特買可口可樂,這類選擇看似平淡無奇,卻是押注在最基礎、最穩定的商業邏輯上。

明牌之所以能成爲明牌,正是因爲它背後有着被時間反覆驗證的規律和高概率的確定性。

其次,高手更看重可複製性。

明牌的策略往往簡單直接,可以標準化、規模化,容易形成系統性的優勢。

暗牌雖然偶爾得手,但難以複製,無法持續。

高手知道,只有可大規模複製的策略,才能穿越週期、持續積累。

明牌的盤子也夠大,再加上可複製性,往往能夠帶來更大的回報。

第三,高手深知時間的價值。

打暗牌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去維護關係、蒐集信息、規避風險,這些隱性成本往往被低估。

而明牌策略路徑清晰,效率極高,能讓高手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最有複利效應的地方。

明牌思維的一種極致體現就是:

把簡單的事情長期堅持下去,時間自然會給出答案。

第四,高手更能承受“看起來很蠢”的壓力。

明牌往往顯而易見,選擇明牌的人容易被認爲“沒有技術含量”,甚至被嘲笑“太保守”。

普通人想證明自己不普通,所以往往認爲明牌太普通。

但高手明白,最有效的往往就是最簡單的。--這的確需要理解得更深,並且更有自信。

高手願意承受短期的不被理解,只爲長期的確定性收益。

歸根結底,普通人追求的是“看起來很聰明”,而高手追求的,是“真正有效果”。

高手打明牌,本質上就是“大道至簡”:

簡單、直接的方案往往成功概率最高。

當然,即使面對一樣的明牌,所謂“高手”和“普通人”手上的資源還是大有不同。

處境、本金、容錯空間等等,這方面“高手”有更多優勢。

這方面的不公平,即使是明牌也不能消除。

也許問題的關鍵不是如何打明牌,而是:

爲什麼我們不愛打明牌呢?

首先,當然是因爲不甘心。

我最早研究美股,接觸到的就是《漫步華爾街》這類“明牌投資法”--主張普通投資者就該買買標普500指數。

可是那時候年輕氣盛,怎麼甘心只買指數基金呢?

明牌往往代表了“常識”和“平均”,代表了沒有捷徑、沒有魔法、沒有速成。這對於很多渴望逆襲的人來說,是一種心理上的“落差”。

我們太希望自己是那個能找到“隱藏通道”的人,而不是和大多數人一樣走公開的路徑。

再有,是不相信有明牌。

好像有個網絡梗,說輪到你我普通人的好處,不可能是真實的。

我們總覺得,路邊的李子,往往是酸的,怎麼輪得到你來摘甜的?

我們的傳統文化裡,更是講關係、講謀略、講出奇制勝。

平常之道,怎麼可能得到卓越結果呢?

但其實,做平常的事情,也可能獲得不平常的結果。

不過,這裡又冒出一個話題了:

難道絕大多數人無法打好明牌,是因爲不甘心、太性急嗎?

那可能又過於簡單了。

要通過平常的事情(打明牌),來獲得不平常的結果,其實也還是有很多要求。

比方說,哪位講講現在股票市場上的明牌是啥?

不買股票的人,又有哪些明牌可以打?可以怎麼打?

所以,不打明牌,極可能還是因爲:

看不出啥是明牌,擺在面前也不會打。

最後

順着這個話題,說說打明牌的生活哲學。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明牌就是陽光雨露,是我們只能活一次,是地球旋轉,明天太陽照樣升起。

明牌是親情最寶貴,健康是一切 的前提。

明牌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待人。是早睡早起、多讀書、多運動。是對家人有耐心,對朋友有真心,對陌生人有善意。

明牌是承認自己的平凡,但依然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是知道世界很大,但依然專注於自己能夠掌控的那一部分。

明牌是你觸手可及的東西,可大多數人因爲“太簡單”而棄之不用。

明牌是時間的複利,是持續的積累,是在正確的路上慢慢走。

說到底,打明牌的生活哲學,就是迴歸常識、迴歸本心、迴歸簡單。

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投資上打明牌,但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打明牌。

最成功的人,和最失敗的人,終極享受之一都是曬太陽,太陽是最大的明牌之一。--但人們將人生的絕大部分浪費於這張明牌的定語和狀語。

當你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明牌,你會發現,最好的生活,往往就是最樸素的生活。

最高的智慧,往往就是最簡單的道理,最基本的常識。

而這些道理,其實我們從小就知道,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被各種"暗牌"的誘惑遮蔽了雙眼。

打明牌,也許就是找回那個最初的自己,那個還相信簡單美好的自己。

類似的有趣話題

在“孤獨大腦.AI決策島”還有很多

分享決策、投資、哲學的深度思考

現在已有超過2000位朋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