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臺灣有事」引陸反彈 外交部:難解讀為日本將協防颱灣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臺灣有事」言論,引發中日關係緊張。法新社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臺灣有事」言論,引發中日關係緊張。外交部報告指出,日本政府迄今在「臺灣有事」議題持續採取「戰略模糊」,若臺海發生衝突,日本政府決策除涉及高度政治判斷外,也將受美國態度及日本社會輿情等因素影響,因此本次高市答辯內容尚難直接解讀爲「日本將協防颱灣」。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24日邀外交部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臺灣有事說』及『安保三文件修正』對區域安全及臺海穩定的情勢研析」進行專題報告。
外交部送至立院的書面報告指出,高市早苗高度重視臺海議題,7日在國會就「臺灣有事」事態認定答辯表示,日本政府一貫期盼臺灣問題透過對話和平解決,至於何種事態符合「存立危機事態」,須視實際事態的個別具體情況並整合所有情資作出判斷。若中國對臺灣動用軍艦並伴隨行使武力,可能構成「存立危機事態」等說法。由於相關發言就所謂「臺灣有事」事態做出較明確陳述,引發國內外議論。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木原稔嗣於10日在例行記者會表示,高市相關發言是闡述日本政府如何認定 「存立危機事態」,並未改變歷代日本政府一貫立場。
外交部認爲,高市在國會針對「存立危機事態」進行答辯,基本上仍遵循日本政府既定立場答詢,惟以首相身分在國會殿堂,並就所謂「臺灣有事」事態做出較明確陳述,似有意藉此提高對中國的嚇阻,然引發部分輿論質疑高市首相發言似逾越歷代政府見解,並引起中方強烈反彈。
外交部指出,日本政府迄今在「臺灣有事」議題持續採取「戰略模糊」,對於是否構成「存立危機事態」一律以「須依個別情況綜合判斷而定,難以一概而論」之說明,並未 明確迴應。實務上,所謂「臺灣有事」牽涉的範圍及階段甚廣,若臺海發生衝突,日本政府決策除涉及高度政治判斷外,也將受美國態度及日本社會輿情等諸多因素影響,因此本次高市答辯內容尚難直接解讀爲「日本將協防颱灣」。
外交部表示,回顧日中外交重大沖突,多因歷史及領土問題所致,前者如2005年曆史教科書爭議,後者如2010、2012年釣魚臺爭議。臺灣議題與前述歷史、領土相同,均屬中國自稱的核心利益,中共一連串舉動擴大沖突,致本次日中關係陷入僵局,加以目前第二軌議員外交管道萎縮,壓縮戰略迴旋空間,短期內僵局恐將持續。
外交部表示,日中緊張關係已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美國國務院首席副發言人皮戈特(Tommy Pigott)就本案聲援表示,美國堅決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手段片面改變臺海現狀的企圖。臺美日共享自由、民主、人權及法治等基本價值觀,面臨共同的傳統與非傳統安全挑戰。今後我國期盼以更具戰略性的觀點加強鏈結我與理念相近夥伴間 關係,並以「總合外交」爲羅盤,「三鏈戰略」爲指針, 推展多邊全面夥伴關係。
至於臺日關係前景,外交部說,當前日本輿論普遍友臺,重視臺海和平穩定及促進臺日友好交流已爲日本政界普遍共識。高市政權內閣閣員多爲長期與我互動密切的政要,今後我方允宜善用 「高市內閣」友臺力量推升臺日關係,同時持續多方佈局,強化經營國會各黨派人脈,確保日本友我力量 得以持續穩定推動臺日關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