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首創納管工廠環境改善補助 藍議員高度肯定

高市府經發局領先全國首創「高雄市輔導納管之未登記工廠及特定工廠環境改善補助要點」,透過完整的補助項目,鼓勵納管及特定工廠優化廠內環境及設施。(高市府經發局提供/洪浩軒高雄傳真)

高市府經發局領先全國首創「高雄市輔導納管之未登記工廠及特定工廠環境改善補助要點」,透過完整的補助項目,鼓勵納管及特定工廠優化廠內環境及設施,對此,國民黨籍高市議員李雅靜表達高度肯定,但她認爲在協助工廠合法化與提升環境設施的同時,也應同步正視整體區域的環境治理問題。

經發局長廖泰翔表示,自工輔法修正案2020年施行以來,已累積輔導逾3700家業者通過納管或取得特定工廠登記。高雄長期爲金屬製造與螺絲產業重鎮,許多納管工廠正處轉型關鍵期,經發局透過實際補助措施,鼓勵工廠優化環境、導入節能減碳設備,今年已編列2800萬元,符合資格的業者將可獲得實際花費的49%補助,每一工廠最高獲得補助金額可達150萬元,加裝廢污水設施更可高達200萬元。

經發局說明,爲了妥善運用每年收取的納管輔導金與營運管理金,減輕業者改善設施的財政負擔,受理補助項目包含廢(污)水處理設施、自費增設消防栓、隔離綠帶植樹、污染防治與監測設備、節能設備汰換(如節能馬達、照明、空壓系統等)、取得綠色工廠標章,以及參與淨零學院課程等7大項目,鼓勵業者落實環保也能提升營運效益。

經發局指出,未來將持續推動工廠合法化及相關補助措施,除規畫辦理說明會與多場次工作坊,提供現場解說與諮詢,協助業者釐清補助資格與準備文件外,也成立「特定工廠辦公室」單一窗口,透過整合性服務及行政支援,協助工廠順利合法轉型,朝永續經營邁進。

對此,李雅靜表達高度肯定,她認爲,此項政策不僅有助於傳統產業朝向合法化與現代化升級,更展現市府對產業永續與環境保護的積極作爲,但在協助工廠合法化與提升環境設施的同時,也應同步正視整體區域的環境治理。

李雅靜以鳳山溪上游爲例,該地區長期飽受工業廢水偷排問題困擾,即便設有納管制度,仍難以有效遏止非法排放行爲,導致水質污染持續惡化,這顯示目前的輔導與管理措施,尚需從源頭進行強化與整合。建議市府應積極評估於鳳山溪上游設立統一的工業污水處理廠,並加速推動未登記工廠合法化,實施全區統一納管與排放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