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企業負責人佔近二成 去年逾29萬人
財政部日前公佈「賦稅指標中的高齡族羣概況」,以去年底仍在營業的企業中,負責人年逾65歲者有29.1萬家。圖/AI生成
財政部日前公佈「賦稅指標中的高齡族羣概況」,以去年底仍在營業的企業中,負責人年逾65歲者有29.1萬家,相當於營利事業中有近1/5爲高齡負責人,其中資本額千萬元以上企業負責人約有1/3年齡超過65歲。
醫療科技進步,平均壽命持續延長,加上戰後嬰兒潮世代進入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導致我國高齡人口占比快速攀升,2018年3月底突破14%,邁入高齡社會後,至2024年底已達19.2%,共計449萬人,而國發會預估全臺各縣市將於今年跨越20%門檻。
依據衛福部「老人狀況調查」,2022年高齡者13.4%仍有工作,且約五成爲「經濟上需要」,所以繼續活躍在勞動力市場;以性別觀察,高齡男性有工作比率佔19.1%,明顯高於女性的8.7%,男性主要從事職業以農林漁牧業生產人員居多、佔27.8%,女性則爲服務及銷售人員、佔41.1%。
圖/經濟日報提供
約有65%高齡者的主要經濟來源爲「本人」,多爲退休金或軍公教等年金給付,其中男性佔比更達77%,高於女性的56%;28%主要來自「家人」,且多爲「晚輩奉養」;高齡者有儲蓄或財產之比率佔75%。
透過稅籍登記檔與戶政資料串接,截至2024年底尚在營業的165萬家企業中,負責人年逾65歲有29.1萬家,相當於營利事業中有近1/5爲高齡負責人,主要分佈以批發零售業、製造業、住宿餐飲業及營建業爲主,這四類佔整體的76%。
從性別來看,男、女性均以批發零售業約佔五成最高;其次男性則爲製造業15.5%,女性則爲住宿餐飲業、約佔11.2%;第三,男性爲營建工程業、約6.6%,女性則爲製造業一成。
負責人爲高齡者的企業資本額集中在10萬元以下、約佔45.7%,比重較10萬元以下佔全體營利事業的39.1%更高;資本額逾千萬元者佔14.4%,則遠高於全體的7.9%。
進一步分析,資本額千萬元以上的營利事業,其負責人爲高齡者計4.2萬家,佔此級距13萬家的32.3%,也就是平均每三位就有一位爲高齡者,年齡集中在65至74歲。
從事前五大行業中類爲批發業(22.7%)、金融服務業(11.5%)、不動產開發業(6.2%)、不動產經營及相關服務業(5.6%)、零售業(4.4%),前五行業均屬服務業、合約佔五成。財政部分析,除了與國內產業結構有關,也可能與租稅規劃考量及近年股市投資風行,再加上這些行業工作時間較具彈性,也較倚賴職涯中累積的人脈與穩定的客戶關係。
高齡負責人應納稅額的男女差距倍數爲5.1倍,遠高於家數倍數1.6倍,顯示男性高齡負責人經營之企業獲利較高。
進一步分析,由高齡者擔任負責人的營利事業,112年結算申報應納稅額共3,539億元,佔全體營利事業52%;分別由小至大排列切分爲十等分位,第一至六等分位,也就是60%皆屬於無應納稅額者,而第十等分位(即最高10%)之應納稅額貢獻度達98%。
第七至十等分位(前40%)的應納稅額主要來自制造業、批發零售業、金融保險業及運輸倉儲業,其中第七至九等分位以批發零售業佔比最高,第十等分位以製造業貢獻佔五成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