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解方? 移民署力推「新住民長照計劃」

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市服務站近日召開「114年新住民關懷網絡會議」,廣邀近20個公、私部門及新住民團體,共同商討如何善用新住民力量,爲長照服務體系注入活水。(圖/簡銘柱翻攝)

爲因應臺灣急速高齡化社會所帶來的長照人力需求,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市服務站近日召開「114年新住民關懷網絡會議」,廣邀近20個公、私部門及新住民團體,共同商討如何善用新住民力量,爲長照服務體系注入活水。會議聚焦於「新住民長期照顧服務推展」,旨在透過完整的職訓與就業獎勵,將新住民打造爲長照領域的新尖兵。

臺灣長照需求迫在眉睫,而新住民正是補足人力缺口的重要解方。會中特別分享了一位來自越南的新住民怡伶的成功故事。來臺已22年的怡伶,看見臺灣老年化的趨勢,毅然投身「長照2.0」政策下的照顧服務員訓練,不僅順利考取證照,更上進地向學,於私校進修健康促進與銀髮保健系,將照護工作從職業提升至專業。

「工作雖辛苦,但能學到健康知識幫助長者,爲臺灣社會盡一份心,讓我感到驕傲。」怡伶以自身經歷現身說法,表示在與被照顧者的互動中,找到深刻的成就感與歸屬感,也更堅定她要在這條路上持續耕耘的決心。她的故事,正是新住民在長照舞臺發光發熱的最佳寫照。

臺北市服務站主任蘇慧雯強調,新住民具備的多元文化背景與語言優勢,是臺灣長照體系中極具潛力的資產。他們不僅是照顧人力的重要支柱,其跨文化溝通能力更能貼近不同長者的需求。

此次網絡會議強化了公私部門的協作能量,未來將持續推廣照服員培訓課程,讓更多新住民在專業領域中找到自信與舞臺,也讓臺灣社會看見這股來自新住民的溫暖照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