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變高粱 差的不只是兩點

橋北側的水泥牌上使用的爲米字底“粱”字 緊鄰水泥牌的文保牌上,使用了木字底“樑”字 高梁橋斜街乙40號的門樓牌 存在“樑”“粱”混用的情況

地名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們不僅具有空間指位作用,還是構建區域歷史發展脈絡的重要元素。隨着時代變遷,許多文物古蹟的實體都湮滅在歷史長河裡,然而那些傳承下來的獨特地名卻像一塊塊紀念碑,幫助它們“活下來”,成爲歷史的見證。

在北京市海淀區高梁橋斜街南段有一座“高梁橋”,它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因古高梁河得名。早在元代之前,古高梁河就是幽州城北的一條重要河流,它見證過宋遼關係的轉折之戰“高梁河之戰”,是元大都的重要水源,郭守敬開鑿通惠河時也主要利用了高梁河的水源。至於高梁橋,不但是元代出和義門(今西直門)的主要道路,也是明清時期出西直門向西北方向轉行的要衝。

可以說,這座橋與這條河見證了幾個朝代的興衰,與北京城甚至中國的歷史都息息相關。此前,“高梁橋”還被納入《海淀區地名志》和《三山五園地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第二批)。然而北京史地民俗學會會員張文大近日發現,立在高梁橋北側的水泥標誌牌上將原本的木字底“樑”錯記爲了米字底“粱”。“兩點”之差不僅抹去了歷史信息,還容易對公衆產生誤導。北京青年報記者隨後走訪發現,“樑”“粱”混用的情況還出現在周邊不少門樓牌中。目前,北青報記者已將上述情況反映給海淀區相關部門。

發現

高“粱”橋水泥牌丟掉關鍵歷史信息

在海淀區高梁橋斜街南段的道路間有塊窪地,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高梁橋就坐落於此。高梁橋是橋閘一體的水利交通設施,系元代通惠河的二十四閘之一,現存石制橋閘爲清代重修,而如今橋下不通水、橋上不走人,古橋閘已喪失控水和交通功能。

位於高梁橋北側的文保牌顯示,高梁橋是研究北京漕運和城市發展的重要節點,其作爲大運河的建築遺存,於2013年3月5日公佈爲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在文保牌旁邊,還立有一塊長方形水泥牌,向西一面是“高粱橋”三個大字,問題也隨之而來——與高梁橋文保牌中木字底的“樑”不同,水泥牌上變成了米字底的“粱”。

張文大介紹,高梁橋是因古高梁河得名。作爲北京古代的一條重要河流,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元代熊夢祥撰寫的《析津志輯佚》中對高梁河均有記載,且所記均爲木字底的“樑”並沿用至今。在張文大看來,橋旁的水泥牌將“高梁橋”錯記爲“高粱橋”,非常容易誤導公衆,“這樣的錯誤已存在20多年,應儘快將其撤下。”

“將木字底的‘樑’改爲米字底的‘粱’,一字之差的背後,所蘊含的歷史信息差之千里。”他指出,隨着朝代更替、河道變遷,在現代地圖中已經找不到高梁河的身影,對其發源地更是衆說紛紜,但通過“樑”字分析推斷,高梁河應發源於高高的梁山,與農作物高粱毫無關係,“水泥牌不僅丟失了關鍵的歷史信息,而且誤解了高梁橋的含義,不利於古老地名的文化傳承。”

追訪

地名已納入保護名錄水泥牌並非官方設立

作爲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對傳統地名的保護早已上升到制度層面。根據《北京市地名管理辦法》,未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對地名進行命名、更名。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護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堅持尊重歷史、規範有序的原則,反映北京地理、歷史和文化特徵。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體現歷史文脈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對於高梁橋,《海淀區地名志》明確記載,高梁橋因跨越古高梁河而得名,高梁橋斜街又因高梁橋而得名。此外,2024年11月13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會同海淀區人民政府公佈了《三山五園地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第二批),高梁橋被納入該名錄。與張文大所言一致,在上述標準地名中,均統一使用木字底的“樑”。

高梁橋旁的水泥牌究竟是何人設立?由於其上並無落款,難以查證立牌人的信息及立牌時間。昨日,北青報記者致電海淀區北下關街道辦事處文教科,相關負責人介紹,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進行河道改造時就有這塊碑牌,它既非官方設立,也不在高梁橋的文物保護範圍之內。對於牌上存在的別字問題,該負責人表示會向海澱區文物保護中心反饋此事,“看要不要把這個碑移走”。

現場

地名不統一的問題還出現在門樓牌中

北青報記者隨後走訪發現,高梁橋所在的高梁橋斜街周邊,樑、粱二字混用的問題普遍存在。例如,高梁橋斜街上生長着三棵古樹,編號分別爲:110108A02140、110108B02133、110108B02134。用手機掃描樹牌上的二維碼彈出相關信息,在古樹位置一欄,均記爲米字底的“高粱橋斜街”。就此問題,北青報記者已通過系統留言的方式向市園林綠化局反饋。

除了古橋和古樹,在高梁橋斜街其他地標中,也存在樑和粱混用的問題。例如,在高梁橋斜街11號院、13號院、乙40號院,同一院內的門樓牌中,既能看到使用木字底的“高梁橋斜街”,也能看到米字底的“高粱橋斜街”;在鋼鐵研究總院社區,木字底的“高梁橋”和米字底的“高粱橋”出現在同一篇社區簡介中;此外,個別“北下關街巷長工作公示牌”中,位置信息也顯示爲米字底的“高粱橋斜街”。

參照《北京市門樓牌管理辦法》,市公安機關是本市門樓牌管理工作的主管機關,負責組織、協調、監督、指導本市行政區域內門樓牌管理工作,區、縣公安機關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門樓牌管理。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民政、交通、質量技術監督、財政等行政部門在本部門的職責範圍內做好門樓牌管理的相關工作。昨天下午,北青報記者致電海淀區公安分局,將高梁橋斜街周邊門樓牌的問題反映給了相關工作人員。

文並攝/本報記者崔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