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捷露天電扶梯「逢雨就停機」 議員批:安全被美學犧牲

高市議員黃文益今(9)日質詢時痛批,高捷公司以「投資效益偏低」與「景觀干擾」爲由不設遮雨棚,是「本末倒置」的思維。(圖/黃文益提供)

高捷露天捷運站出入口電扶梯缺乏遮雨棚,面臨雨天必須停機的窘境,高市議員黃文益今(9)日質詢時痛批,高捷公司以「投資效益偏低」與「景觀干擾」爲由不設遮雨棚,是「本末倒置」的思維。對此,捷運工程局長吳嘉昌迴應,將再與高雄捷運公司討論增設遮雨棚的可行性。

黃文益指出,「苓雅運動園區站3號出口」與「前金站1號出口」的電扶梯皆爲露天設計,雨天爲安全起見即停機,導致乘客被迫冒雨走樓梯,年長者、行動不便者與旅客特別辛苦。

高市議員黃文益今(9)日質詢時痛批,高捷公司以「投資效益偏低」與「景觀干擾」爲由不設遮雨棚,是「本末倒置」的思維。(圖/黃文益提供)

黃文益直言,「如果防滑設計真有效,爲何下雨還要停?若不防滑卻又停機,乘客反而更危險!」他批評,高捷公司把「景觀」當藉口,卻讓民衆「安全被美學犧牲」。

黃文益進一步指出,以「中央公園站」與「凹子底站」爲例,其雨遮設計既兼具美感又具實用功能,完全可作爲高捷改善的範本。高捷公司既是市府BOT案的合作對象,就應兼顧營運與公共安全, BOT結構或投資效益都不應成爲安全的藉口,市府與捷運局應督促高捷公司立即改善,增設雨遮設施,保障乘客在雨天安全便利進出捷運站。

吳嘉昌迴應,前金及苓雅運動園區兩車站當時分別以「民主殿堂」與「陽光穿透」爲意象,因此採開放型設計;但氣候變遷導致強降雨頻繁,會再找高雄捷運公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