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ETF撿便宜真開心…有股息保護與高殖利率?雨果提醒:「破發」無法配資本利得

股市示意圖。記者曾原信/攝影

如果你是持有股債配置的人,不管是持有臺股或美股,或許是時間可以做動態再平衡了,雖然債券也跌不少,但肯定比股票少。

記得,動態再平衡是按比例調整,不是瘋狂大買。

另外,有些高股息ETF已經跌破發行價,有些也快跌到發行價了。跌破發行價就不能配資本利得了喔,後續高股息ETF的配息殖利率應該都會降很多。

〔補充過去寫過的動態再平衡文章〕

要執行動態再平衡,要先看一下你投資的是美國市場還是臺灣市場。若是美國市場,常出現的最大跌幅大概是30%左右或是50%左右,我會建議以跌幅15%爲單位做一次再平衡。臺股有3次跌幅超過50%,我則會建議以跌幅20%爲單位做一次再平衡。

這邊說的15%與20%跌幅,是以上一次再平衡後的價位爲基準,再跌15%或20%,不是以最高價位爲基準的15%或20%。10,000點的20%是2,000點,但6,000點的20%只有1,200點,如果又要等跌2,000點才執行,那實際上是已經又跌了33%了。

這邊的舉例是以大盤指數爲準,如你買的就是大盤指數型ETF,或是非常貼近大盤指數表現的ETF,就可以簡單參照大盤指數變化來做動態再平衡即可。若你大部分持有的是高股息ETF,或是其他與大盤連動性較低的ETF,就請你以你的持股股價爲基準。

持有個股的人不適用此方法,因爲個股風險太集中,能不能長抱都是未知數,所以不建議無腦一直加碼攤平,現在介紹的方式只適合指數化投資者。

我們看圖表,以大盤指數1萬點高點回檔爲例,如果大盤這次會回檔30%左右,若回檔15%就執行動態再平衡,則會有兩次執行的機會,分別是大盤指數跌破8500點與7225點的時候,要賣部分債券來買股票,恢復原本自己設定的股債比例。

但若是設定20%纔要執行,以臺股爲例,第一次執行是大盤8000點,第二次執行是要等到大盤破6400點,可是大盤在7000點左右就反彈回漲了,設定20%才執行的人就只會有一次執行機會。

假設這次大盤會跌掉50%,那15%就執行一次的方式會有4次執行再平衡的機會,最後一次是在大盤跌破5220點的時候。設定20%的方式只會有3次,最後一次執行是大盤跌破5120點的時候。

像臺股過去紀錄,比較有機會跌到60%,以20%爲級距執行動態再平衡,最多就是執行4次,在大盤跌破4096點時,若要執行第5次,就是臺股大盤跌掉將近70%的時候了。

如果在臺股也想以15%跌幅爲基準來執行再平衡,當然也可以,只是我們不知道每一次的回檔會跌多少,如果碰到會跌到60%的水準,那就如美股(15%)欄位所示,會需要執行5次再平衡,最後一次調整是在大盤跌破4437點時。缺點就是有比較多資金在股市起跌時就進行加碼了,當然這沒有人說得準每次會跌到多低。

如果股市就此反彈又開始大漲怎麼辦?我們長期投資不用太在意那10%的回檔沒有加碼到,股市漲多修正是常態,10%跌幅很容易發生。如果每跌10%就要做再平衡,臺股來個60%的回檔,你就要執行8次再平衡,其實沒有意義。

大部分執行再平衡的時間會建議固定即可,會考慮同時採用動態再平衡是因爲不想錯過短時間內的大幅下跌又回漲,錯過了可以在低檔加碼股市的機會。若每一次10%的小回檔都想要加碼,反而對真的碰到大回檔的時候變更不利。

如果都有固定執行定期定額的人,相信每次10%小回檔你都有買到一筆小資金,你並沒有完全錯過這樣的回檔機會,千萬不要在每一次小回檔就想大幅加碼資金,這很容易讓你在碰到真正大回檔的時候,早早就把大部份資金用完了。

採用股債配置的人也不用擔心沒有資金可以加碼,因爲你只要每次執行再平衡的時候是調整回你原有設定的股債比例,手上就一定還會留有債券資產,就算要動態執行8次再平衡,你也不用擔心沒有錢可以執行第9次再平衡。

關鍵都是執行的紀律!

◎本文內容已獲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