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材料與國產輪胎突破:小米SU7 Ultra交付超2萬臺背後的創新實踐
2025年2月27日,小米汽車發佈高性能純電轎跑SU7Ultra,標準版售價52.99萬元,並宣佈當月交付量超2萬臺,連續5個月交付量突破2萬。作爲小米首款高端車型,SU7Ultra在材料與配套領域實現雙重突破:全車21處應用碳纖維減輕重量、提升性能,同時與賽輪輪胎合作推出賽道級半熱熔輪胎PodiumTrackPT01(售價2450元/條起)。這一組合不僅刷新了智能電動汽車的性能標準,也爲國產材料及零部件供應商的高端化轉型提供了實踐樣本。
碳纖維革新:輕量化與高性能的集成突破
技術特性與場景適配
碳纖維憑藉輕質高強、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成爲高端汽車輕量化設計的核心材料。SU7Ultra全車碳纖維總面積達5.5平方米,其中車頂單塊面積1.7平方米,減重11千克。通過熱壓罐工藝(佔比90%),材料在保證強度的同時實現更高質感,例如24K金碳纖維車標、座椅背板等部件的應用,兼具功能性與美學價值。
行業示範與成本優化
小米SU7Ultra的碳纖維用量爲行業提供了規模化應用參考。傳統碳纖維因成本高昂主要用於豪華超跑,而小米通過模塊化設計(如前艙蓋、擾流板等非結構性部件)平衡性能與成本,爲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碳纖維提供了可行路徑。未來,隨着續航與性能需求提升,碳纖維在車身、底盤等核心結構的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高,驅動上游材料企業加速低成本工藝研發。
長期產業驅動力
碳纖維的推廣不僅依賴車企需求,更需要產業鏈協同。SU7Ultra的熱壓罐工藝、粘膠纖維原料選擇等實踐,爲材料企業提供了技術迭代方向。此外,新能源汽車對極端工況下材料穩定性的要求(如抗疲勞性、震動衰減性),將進一步倒逼碳纖維製造工藝升級,推動行業從“材料供應”向“解決方案輸出”轉型。
賽輪輪胎:高端賽道輪胎的國產化進階
產品性能與技術驗證
賽輪輪胎爲SU7Ultra定製的PodiumTrackPT01輪胎,專爲賽道場景設計,採用半熱熔技術提升高溫抓地力,適配265/35R21、325/30ZR21兩種規格。該產品填補了國產輪胎在高端性能車專用賽胎領域的空白,其抗衝擊性、低滾阻等指標通過小米嚴苛測試,驗證了賽輪在材料科學與工藝創新上的技術積累。
智能化協同與生態賦能
賽輪與小米的合作不僅限於產品配套,更延伸至數據反饋與研發協同。小米智能生態可實時收集車輛行駛數據(如胎壓、溫度、磨損狀態),爲賽輪優化輪胎配方與結構設計提供支持。此外,賽輪近期私有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接入“橡鏈雲聊”系統提升製造效率,並通過控股華東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強化檢測能力,爲後續拓展車企合作奠定基礎。
國產供應鏈高端化啓示
賽輪進入小米供應鏈標誌着國產輪胎企業突破外資品牌在高端市場的壟斷。此前,新能源汽車配套輪胎市場由米其林、倍耐力等主導,而賽輪通過場景化定製(如賽道專用胎)、智能化生產等差異化策略,證明國產供應商有能力承接高性能需求。這一突破或將加速國內胎企向“技術驅動型”模式轉型,推動行業競爭從價格導向轉向創新導向。
(注:本文僅基於公開資料客觀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