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回擊輝達!「美國大廠」掌握9成市佔 反守爲攻硬起來了
(圖/今週刊提供)
博通憑九成市佔率稱霸雲端資料中心交換器市場,面對輝達與超微(AMD)的強勢進擊,高調推出基於乙太網路的SUE架構,主打開放相容與低延遲性能,力守AI時代交換器主導權。
在AI熱潮與大語言模型訓練帶動下,資料中心裡的圖形處理器(GPU)數量持續攀升,負責傳輸與連接、讓衆多GPU得以高速交換資料的中樞交換器,地位變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儘管交換器佔整體資料中心建置成本不到3%,但如果把算力比作自來水,交換器就是讓伺服器 GPU、中央處理器(CPU)甚至機櫃間的資料暢行無阻的水管。管線寬度與流速,決定算力能否發揮得淋漓盡致。
依照業界標準,平均約十顆GPU就需要搭配一顆交換器,調研機構MRFR估算,2024年資料中心用交換器市場規模達到180億美元,未來10年更將以5.8%的年複合成長率擴張。
AI帶動交換器需求飆升
在交換器市場,博通(Broadcom)是已稱霸十多年的業界龍頭,因爲手握與既有資料中心架構相容的優勢,即使產品價格較高,卻仍經常供不應求;過去曾有邁威爾(Marvell)等晶片設計公司推出競品,但最後紛紛折戟,如今博通在雲端資料中心乙太網路交換器的市佔率仍高達九成。
博通資深副總裁暨核心交換器部門總經理拉姆(Ram Velaga)接受《今週刊》專訪自豪指出,博通的高階交換器之所以傲視全球,是因爲具有簡化網路、減少光纖使用數量、提高可靠性和改善性能等效益,「我們近年新推出的交換器晶片,更是多年來需求最高的一批產品。」他透露。
拉姆早年出身網通設備龍頭思科(Cisco),2012年跳槽博通主管核心交換器晶片,十多年來帶領部門打下大片江山。儘管博通近幾年受惠客製化晶片(ASIC)需求,業績大幅成長,但在半導體營收中,AI網通產品仍佔四成,2025年第二季網通營收達到34億美元;網通晶片更較去年度成長170%,主要動能就來自交換器晶片。
對於交換器晶片的爆發性成長,拉姆解釋,網通一直是博通專注的核心事業之一,擁有最強的研發團隊、最先進的製程節點經驗能力以及大量矽智財(IP),「過去十年多裡,我們每18到24個月,就會將交換器頻寬翻倍、進而推出領先全業界的交換器晶片,所以,這不是偶然。」他表示。
拉姆指出,有別於過去同業思科只想用一顆晶片通吃雲端、企業及電信需求,博通認爲,在晶片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必須針對不同應用有所取捨。因此博通針對市場需求推出差異化產品,例如Tomahawk是對應最高階雲端需求,Jericho主攻電信級ÿ 機櫃互聯市場、Trident則專注於企業級應用。
輝達、AMD雙強夾攻市場
儘管在交換器市場獨領風騷多年,博通近期卻感受到明顯的競爭壓力,因爲輝達與超微(AMD)兩家AI晶片巨頭,正虎視眈眈,準備搶攻這項AI伺服器的必要配備。
輝達2018年開始陸續以自家高速互聯架構「NVLink」與「InfiniBand」 爲核心,推出配合的交換器晶片,並採「GPU加交換器綁定出貨」的配貨策略,吸引雲端業者將其納入第二供應商,業界估計最高可能吃下兩成市佔,嚴重侵蝕博通版圖。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495期)
(圖/今週刊提供)
(圖/今週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