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紙本 PAR表演藝術數位化

PAR表演藝術雜誌三月發行紙本最後一期。記者陳宛茜/翻攝

一九九二年創刊的PAR表演藝術雜誌,爲華人世界歷史最悠久的表演藝術雜誌,本月出版最後一期紙本後,全面數位化;不過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指出,未來PAR將每年出一本紙本年度特刊,視議題重要性,不定期出版紙本特刊。

「一本雜誌,從來就不只是『一本雜誌』。」PAR總編輯黎家齊表示,PAR於二○○二年設立官方網站,二○二○年爆發新冠疫情後,面對雜誌零售和訂閱量消退,及網站閱讀率大幅提升,開始意識到「數位轉型」之必然。他說未來不只現行雜誌上的各單元,也會推出讓人驚喜的新單元,及不定期發行紙本特刊。

劉怡汝則指出,兩廳院花一年時間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結果,發表「溫室氣體盤查結果暨三年減碳計劃」,並完成第三方認證,成爲全臺首座獲得SGS查證的綠色劇場;根據認證過的減碳盤查,PAR全面電子化,每年可減少一七點一六公噸碳排。

依據此盤查結果發現,兩廳院最大的碳排來源是佔七成五的「電力支出」,其次爲文宣品爲主的「產品」佔一成四,再其次爲佔百分之七的訪客運輸與商務旅行。兩廳院據此推出三年減碳計劃,包括減量印刷、鼓勵大衆運輸、綠色採購、節約能源等。

劉怡汝表示,目前這些減碳成果的看起來也許不是非常大量,「可是它正是我們從日常生活跟習慣養成裡,慢慢塑造爲兩廳院的永續文化」,希望讓「永續」變成兩廳院員工「自然而然的習慣」。她指出,劇場本就應該反映社會,而且要成爲「提早反映社會現況不足」的場域,並將於上半年在官網推出永續頁面,集結永續相關節目、活動、報告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