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開學症候羣 慢慢早睡、少滑手機

健康熱門

許多學生在暑假習慣晚睡、長時間使用3C,或安排豐富活動,隨着暑假結束,開始出現焦慮,對上學產生排斥感,甚至恐懼面對老師和同學,出現「開學症候羣」。醫師表示,這是一種身心不適應的過度狀態,建議可和孩子一起規畫簡單、可達成的小目標,例如:每天提早5分鐘預習、每週運動3次等,達成生活小成就,就能提升自信心。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長達2個月自由作息,不少孩子開學後出現睡眠障礙、入睡困難,導致白天精神不濟,或是壓力下欲不振或暴食,甚至頭痛、胃痛及肌肉緊繃。

心理層面上,有的學生會因此感到焦慮、憂鬱、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習效率下降,無法專注在課業上,甚至對上學產生排斥感,恐懼面對老師和同學。楊聰財提醒,如果症狀在開學後持續超過2周,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尋求心理諮商協助。

臺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張自強則提出「收心」建議,最重要的是先調整作息,開學前慢慢提早睡、早點起牀,讓生理時鐘回到正軌。其次是減少滑手機,長時間盯着手機或平板,不僅會讓眼睛疲勞,也會影響睡眠,可以逐步縮短使用時間,改成運動、閱讀或和朋友聊聊天。

對於抗拒開學的孩子,張自強表示,開學是一個新的開始,不妨和孩子一起規畫簡單、可達成的小目標,例如:每天提早5分鐘預習、每週運動3次,或1個月看完1本課外書,透過小成就感,就能提升自信心。尤其新學期常伴隨課業和社交壓力,孩子可能會焦慮,可透過運動、深呼吸、聽音樂或和家人聊天,幫助舒緩情緒,迎接新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