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心讓他有「好心」 他術後消風15公斤又見人生新希望
高醫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蔡峰鈞說明心室輔助器(紅圈處)植入術手術原理。記者吳慧芬/攝影
54歲的蔡先生因心衰竭,苦等心臟移植來續命,但等了8個月,都盼無「好心人」,高醫本月爲他進行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鋸開他的胸骨,植入心室輔助器在他的左心室,這顆「鋼鐵心」代替了他的心臟,發揮打出血液等功能,蔡先生術後不再喘吁吁,今天還開心參加出院記者會,說將展開新人生。
高醫今爲蔡先生舉辦出院記者會,爲他操刀的的高醫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蔡峰鈞表示,蔡先生因多牛心臟血髒血管堵塞,做過心導管置放支架,與在體內放置去顫器,改善效果均不佳,心臟功能日益衰竭,去年底被登錄心臟移植名單,但好心人難求,一直等不到移植的機會,蔡先生也因心衰竭病況惡化、嚴重水腫,到上月時,體重已從100公斤,飆升至116公斤。
蔡先生則說,手術前他因心臟不好,不要說走路,連說個話都喘到不行,自己經濟情況不好身體又差,他好幾度都認爲,人生就要走到盡頭,但高醫不放棄他,本月2日爲他進行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術後的他,半個月即因「有好心」水腫改善,瘦了15公斤,並再度看見了人生的新希望。
蔡峰鈞解釋,手術方法是將心室輔助器植入蔡先生左心室下方,將血液由左心室引流至心式左心室幫浦,再送回到主動脈,供應全身所需要的血流,有如以這顆「鋼鐵心」代替既有心臟的功能,以往健保不給付,受術者需自付約400、500萬元,但現只要心衰竭程度達需換心程度,健保也納入給付。
高醫副院長羅傳堯表示,臺灣每年能獲得心臟移植者,僅約60至80人,心室輔助器植入術,嘉惠更多等不到「好心」的心衰竭病人。
蔡峰鈞指,依美國經驗,心室輔助器治療成果,已與心臟移植相當,一年與三年的存活率,可達85%與70%,且植入者不像心臟移植者,得終生服用抗排斥藥,因此,以心室輔助器取代心臟移植術,來治療嚴重心衰竭患者,已是未來的趨勢。
本月2日才進行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的蔡先生,今已神清氣爽地參加記者會。記者吳慧芬/攝影
本月2日才進行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的蔡先生,今已神清氣爽地參加記者會。記者吳慧芬/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