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談好關稅又變了」 大陸業者:談價格已無意義
(示意圖/美聯社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9日宣佈,暫緩對中國大陸以外的多國實施「對等關稅」措施90天,僅維持已生效的一致性10%關稅;而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的關稅,則即刻提高至125%。這使海運業者受到極大干擾,尤其是亞洲到美國的航線,是此次關稅政策影響最劇烈的市場。
根據《界面新聞》報導,一家全球性貨運代理與物流業的內部人員表示,他們公司的美國業務客戶紛紛停止報價,本來預定艙位的也叫停了。此外,還有貨運代理稱,自己主動放棄了一些訂單,因爲「剛談好的費用,關稅馬上又變了」。
一家深圳的科技廠和美國客戶也因當前的關稅問題業務停擺。美國客戶要求產品降價,以應對採購商支付的關稅成本,但關稅達到125%之後,大家索性放棄了掙扎。「談價格沒有任何意義,哪怕是價格打了對摺都沒有意義了!」這樣的關稅太離譜了。
《界面新聞》引述Vizion的資料顯示,過去一週,運往美國的貨櫃訂單總量從51.6萬TEU(標準箱)大幅下降至16.9萬個TEU,一週內下降了67%。 其中從亞洲到美國的預訂資料顯示,貨運量已經從14.8萬TEU下降了63%至5.4萬TEU。中國大陸輸往美國的貨物中,有3成5至4成已暫停出貨;越南方面,暫停出貨的比例也超過了3成。
中國大陸的廠商正在積極想辦法,如何把貨運出去。有廠商認爲,無法直接將中國商品運往美國市場,可以考慮通過第三國運輸。但也有廠家認爲,這種方式的成本高、風險大,不是一個好辦法。還有一些人開始考慮,是否要轉變銷售目的地,比如轉移到中東市場、南美市場、歐洲市場,以及中國大陸境內。
物流公司Flexport披露,不少中小型美國進口商將難以承受成本衝擊,甚至可能出現棄貨現象。還有產業人士警告稱,兩三週後預計會有相當多的貨物被棄置在港口,以避免高額的關稅,許多中小企業恐將因此破產。
實際上,汽車業已經感受到了這一變化,根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已經有大量在加拿大生產、通過鐵路運輸進入美國的汽車滯留在底特律入境口岸。但暫緩物流只是短期舉措,後面怎麼辦?車廠還在商討進一步的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