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上半年申請破產欠薪基金 餐飲1117宗最多 逼近去年總數

香港餐飲業面臨結業潮,涼茶鋪承載着百年智慧,依然能紮根;圖爲在中環屹立百年、傳承了三代人的春回堂藥行。(中通社)

今年上半年香港出現結業潮,勞工處最新數據顯示,同期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破欠基金)接到2881宗申請,當中1117宗來自餐飲服務活動業。另外,香港今年4月至6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爲3.5%,失業率上升主要見於建造業和餐飲服務業,失業率下跌主要見於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等。

綜合媒體報導,今年上半年破欠基金接到2881宗申請,最多申請涉及餐飲服務活動業,共1117宗,數字逼近去年全年該行業1195宗申請總數。其次爲建造業,有872宗;第三爲零售業,有168宗。破欠基金同期發放約1.44億元(港元,下同,約1800萬美元),當中單一個案獲發放最高款額約4659萬元。

飲食業職工總會權益總幹事招冠聰稱,僱主決定結業後應儘早向員工交代,無力支付補償則應主動簽署無力償還書、提供公司文件,協助員工更快申請破欠基金,「結業就算不光榮,至少不要可恥」。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樑振華指出,中式酒樓經營除面對「租貴、人工貴、食材加價、水電費上升」等,很多目前靠「平價」吸客,如推出一蚊一隻雞、198元一斤長腳蟹,惟他認爲做法無助生意增加,希望業界靠做好出品及服務「吸客」。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說,中式酒樓及傳統食肆需改變迎合市場需求,考慮到市場由年輕人主導,建議食肆在環境裝修、菜式等加入新元素,並利用科技減輕營運成本。

樑振華稱,受限於裝修、廚房設備等,對中式酒樓轉型不感樂觀,加上經營困難,更難投入額外資金轉型。他形容中式酒樓如「被遺棄」,近年幾乎無新酒樓開張,消費者更喜歡日本菜、韓國菜、火鍋店等食肆,近年有較多這類新食肆。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表示,有工人控訴輸入外勞後被壓價、被解僱及出現求職困難,促請港府因應行業失業情況,考慮調整甚至即時凍結並削減相關行業輸入外勞。

餐飲業指出,該行失業率上升與行業轉型有較大關係,引入外勞並非主因。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出,餐飲業在多個渠道無法聘請足夠香港員工的情況下才會申請引入外勞。他表示,業界於新冠疫情前已欠缺兩、三萬人手,尤其是樓面服務員及清潔工,管理人員甚至要到前線幫忙。疫下雖有不少食肆結業,但退休、轉行或移居外地等因素令業界人手至今依然不足,直接令服務質素下降,不時收到食客投訴,部分涉及前線員工的態度問題,「要一個人身兼兩三個人的工作量,的確不是每名員工都能做到笑臉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