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國安法頒布5年 學者籲臺灣要成為研究香港重鎮

港區國安法實施5年。有臺灣學者認爲,香港永遠是議題,呼籲臺灣未來要成爲全世界研究香港的重鎮。

在港區國安法實施5週年之際,中華港澳之友協會今天舉行「港版國安法實施五週年對港人生活的衝擊與反思」座談會。

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暨政治研究所教授範世平認爲,港區國安法的實施等於宣告1997年實施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正式結束。

範世平表示,香港永遠會是議題,並呼籲臺灣未來應該要成爲全世界研究香港的重鎮,因爲臺灣距離香港近又與香港關係密切,因此有這一責任,甚至要成立國家級智庫,這不僅是關乎香港,還關乎整個未來臺灣的前途。

範世平又說,臺灣如何提供香港民衆一個更友善環境十分重要,然而因爲中國滲透香港明顯,政府也會有國安上的考量,因此要在保護臺灣安全與照顧香港朋友間取得平衡。

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蕭督圜認爲,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對香港市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包含言論與表達自由明顯收縮,媒體自我審查現象加劇,一般市民在社羣媒體上的發言愈加謹慎,涉及敏感詞可能遭到調查或拘留。學校與公共機構強化國安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重塑身分認同,也讓社會對政治更爲謹慎。

蕭督圜表示,國安法採取廣泛定義如「煽動」、「顛覆」等,導致法律對普通市民的言行產生心理威嚇效果,社會出現寒蟬效應。另外,這也對營商環境造成衝擊,多家跨國公司關閉香港總部或將亞太重心轉移至新加坡。

蕭督圜又說,很多民衆認爲政治跟自己無關,但是香港過去這5年來最大的變化是,北京原本答應的「一國兩制」與雙普選,當民主發展對中共政權產生威脅,就會隨時收回,甚至在國安新時代下可以調整選舉制度,香港的案例可以作爲範例讓臺灣瞭解。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洪耀南指出,2020年頒佈的國安法,是一場從街道、法庭、教堂到劇場全面滲透的結構性重塑。

他認爲,從日常來看,國安法的實施不是讓人更安全,而是讓人更安靜、更小心、更順從,塑造的是一種彈性的恐懼,讓人不知道哪一句話、哪個觀點逾越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