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在動盪世界中展現穩定力量

參考消息網4月5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3日發表題爲《面對美國帶來的動盪,中國展現作爲穩定力量的作用》的文章,作者是亞西爾·馬蘇德。文章摘編如下:

上個月,中國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概述了國內優先重點,包括推進科技發展、加速綠色能源轉型和應對債務挑戰。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則進一步闡釋了這些主題。

面對美國不斷增加的關稅、日益加劇的氣候不利影響和碎片化的全球貿易態勢,北京的領導層正在重申中國作爲亞洲穩定力量和多邊框架支持者的作用。

美國的保護主義措施(包括關稅)促使中國加緊重新定位與東南亞、非洲和拉美的關係。這些關稅威脅到全球貿易穩定,但也在激勵北京建立更強大的聯盟。

例如,去年前11個月,中國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員國的貨物貿易總額達到1.6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4%。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爲較小的經濟體帶來了重大機遇。包括電動汽車、下一代核反應堆和風力發電在內的綠色技術是雙重催化劑,既推動了中國國內經濟擴張,也促進了全球氣候努力。

此外,“一帶一路”倡議仍然是全球一體化的關鍵。自2013年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倡議爲中老鐵路和印度尼西亞高鐵等衆多項目提供融資,提振了旅遊業和小企業的增長。通過打造平等的夥伴關係,“一帶一路”倡議在消除歷史不公方面的作用顯而易見。

南南合作繼續蓬勃發展。非洲領導人越來越把中國視爲推動基礎設施現代化的真正合作者。

與此同時,中國在科技自立自強方面的努力正在重塑全球工業。華爲公司與泰國的夥伴建設了東南亞第一家5G全連接工廠,利用實時分析徹底改變了製造效率。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5G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的進步不僅僅是爲了自己——它們也是全世界都需要的工具。這一願景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和降低關稅的RCEP建立的長期夥伴關係得到了強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則爲平衡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的工作提供融資。

與此同時,中國主張建立更包容的全球金融秩序,敦促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推動多極化,以更好地反映新興經濟體的利益。這關乎選擇對話而不是分裂。

即使面臨美國關稅和氣候挑戰等障礙,中國仍在繼續推動技術獨立、綠色創新和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博鰲亞洲論壇很好地總結了挑戰和機遇:我們的選擇將決定人類的未來。(編譯/葛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