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以舊換新”激發中國人消費新需求
參考消息網2月24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月22日報道,隨着今年重新把重點放在擴大需求上,中國修改了消費品以舊換新計劃,並加大了補貼力度,此舉令汽車、家電和電子產品的銷量明顯上升。
報道稱,作爲推動經濟增長政策的關鍵部分,中國承諾盡一切可能促進消費,爲關鍵行業注入活力,以支撐國家的長期經濟復甦。
報道指出,這項補貼計劃於今年初擴大範圍,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錶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000元人民幣),按產品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可補貼1件,每件補貼不超過500元。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截至19日,已有超過2670萬消費者申請了這些補貼。購買新能源汽車和電動自行車的消費者也明顯增加,這兩個領域也推出了以舊換新計劃。今年以來,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同比增長約35%,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同比增速超20%。
20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主持國務院專題學習時強調,要千方百計增強消費能力,採取更有效的促消費政策,破除制約消費的障礙束縛,下力氣優化消費環境,努力打通消費帶動投資、帶動產業升級、帶動就業增收的鏈條。
他還指出,要圍繞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重點,加快補齊相應的服務短板。加快人工智能技術推廣,釋放人工智能終端產品等消費潛力。
李強說,要大力促進細分市場消費,激發新的消費需求。
報道指出,今年早些時候,中央財政已預下達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首批資金810億元,並進一步優化資金分配,向工作成效較好的地區有所傾斜。
上海嘉世營銷諮詢有限公司合夥人李英濤(音)說,他買了一塊華爲智能手錶和一臺蘋果筆記本電腦,節省了大約2000元。
他說:“我本來也打算要買這些東西,但這次我下手更快、更早。”
李英濤說:“這次的補貼感覺比上次更有效,因爲範圍更廣,支持力度更大,尤其是對數字產品而言——這一點非常明顯。”
有分析認爲,這些補貼很可能會推動國內消費電子產業的增長。
國盛證券上月發佈的一份報告稱:“‘國補’政策的實施降低了消費者購買手機的成本,疊加諸多人工智能新品推出,能夠大幅提升消費者換手機的積極性,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需求有望實現增長。”
中金公司此前預計,今年乘用車補貼的範圍和力度將會繼續加大。據預測,今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將從2024年的47.6%升至60%。(編譯/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