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7.9億人次,中國清明假期出行量創新高

來源:環球時報

香港《巴士的報》4月6日文章,原題:隨着清明節接近尾聲,中國各地出現返程高峰 隨着爲期3天的清明節假期於6日結束,中國的交通系統已在全國範圍內加強了服務,以應對不斷增長的返程需求。

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稱,6日,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2000萬人次,計劃加開旅客列車1214列。其中,國鐵上海局預計發送旅客410萬人次,廣州局預計發送旅客260萬人次,同比增長12.9%。6日中國全國的高速公路流量預計超6000萬輛次,大部分是自駕出行。民航業也出現顯著增長,6日全國民航初步預計執行航班17501班,預計運輸旅客210萬人次。(據中國交通運輸部6日的最新數據顯示,清明假期3天,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約7.9億人次,創清明假期出行量新高——編者注)

巴西247新聞網4月5日文章,原題:中國鐵路出行創下2025年單日新紀錄 中國鐵路在2025年創下了旅客發送量的單日新紀錄。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佈的消息,4月4日,全國鐵路發送旅客2009.3萬人次,創今年以來單日旅客發送量新高。

創紀錄的數字恰逢爲期三天的中國清明假期首日,該假期傳統上以向祖先致敬和打掃墓地爲標誌。但除了緬懷先輩,清明假期已經成爲休閒旅遊和春季出行的好時機。在此背景下,密集的客流不僅表明了中國消費者對出行需求的增長,也表明了中國國內旅遊活動的加速復甦。

清明期間列車的高峰運營也體現了中國鐵路網作爲國家交通運輸的戰略作用。通過對技術和基礎設施的持續投資,中國在高速鐵路擴建和公共交通運力方面繼續引領世界,這是其經濟增長和增強地區間凝聚力的重要引擎之一。

此外,國內旅行在中國的日益普及也反映了中國中產羣體消費模式的變化,他們選擇了短途但頻繁的通勤,利用傳統假期在不出國的情況下探索本國的文化和自然目的地。

巴西《論壇》雜誌網站4月4日文章,原題:清明:進一步瞭解中國文化的最重要節日之一 幾千年來,在清明節緬懷先人一直是中國的文化傳統。在清明節,人們將對祖先的崇敬與象徵着萬物更新和春天到來相關的習俗相結合。清明節標誌着冬季後宜人的氣溫迴歸,被視爲野餐、遠足和家庭出遊等戶外活動的理想時間。

然而,清明節的本質與尊重死者的儀式有着深厚聯繫。人們會去打掃親人的墳墓,清除雜草,修整墓碑,並供奉上食物、鮮花、茶、酒,甚至是象徵性的紙幣。這種掃墓和致敬的象徵性行爲具有精神和社會意義,尤其是在一個以家庭紐帶爲根本的文化中。人們相信,通過祭奠祖先,家庭可以在來年獲得好運、庇佑與和諧。

清明節不僅僅是一個哀悼的日子。相反,它也是慶祝新生命的時刻。許多人利用假期在鮮花盛開的田野中散步,放飛五顏六色的風箏或準備應景的食物,例如象徵着孕育和新生的綠色飯糰——青團。

隨着現代化和技術進步,出現了新形式的清明祭掃方式。現在,人們可以通過專門的數字平臺舉行虛擬悼念活動,遠方的家人可以在網上點燃象徵性的蠟燭、留言、供奉祭品。這種改變既反映了當今時代推崇的實用性,也反映了人們爲保持中國文化認同中這一重要傳統而做出的持續努力。

此外,清明節還提醒大家,中國文化多麼懂得將傳統精神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對逝者的緬懷同樣成爲對生命的祝福。(作者尤里·費雷拉,肖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