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上半年業績刷新同期歷史紀錄

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8月20日,港交所發佈2025年上半年業績,營收和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報告期內,港交所實現總收入140.76億港元,同比增長33%;淨利潤85.19億港元,同比增長39%。

在港股市場回暖、全球投資者對非美元資產的興趣增加等因素帶動下,上半年港股現貨市場、衍生品市場及滬深港通的成交量均創新高,港交所新股市場融資額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多項數據創紀錄

數據顯示,港交所上半年淨利潤爲85.19億港元。其中,第二季度淨利潤爲44.42億港元,較2024年第二季度增長41%。港交所表示,這主要是因爲港股現貨市場成交量增長,帶動交易及結算費用增加。

上半年,港股市場日均成交額爲2402億港元,同比增長118%。港股ETF市場持續顯著增長,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達338億港元,同比增長184%。滬深港通成交額方面,北向及南向均創歷年同期新高。其中,滬深股通日均成交額爲17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港股通日均成交額爲1110億港元,同比增長196%。債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額爲4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也創下新高。

港交所派息也一如既往地“慷慨”。中期報告顯示,港交所中期股息總額約爲76億港元,也就是說,港交所近九成利潤用於分紅。業內人士認爲,這一高比例分紅政策反映了港交所現金流充裕且注重股東回報的特點。

截至6月底處理中的IPO申請達207宗

IPO方面,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場共有44家公司上市,港交所新股集資總額達1094億港元,同比增長716%,爲2021年以來最強勁的半年度表現。

今年5月,寧德時代在港交所上市,集資410億港元,成爲2021年2月以來港股最大規模的新股。上半年,港股市場還迎來恆瑞醫藥、三花智控、海天味業三家大型新股,進一步凸顯港交所作爲內地企業境外首選集資市場的地位。

上半年,國際發行人赴港上市的興趣也有所增加,多家來自東南亞的公司於港交所上市,如泰國食品飲料公司IFBH。

目前,各類發行人赴港上市意願強烈。截至2025年6月30日,港交所處理中的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數量增至207宗,是去年底84宗申請的2倍多。

中期業績會議透露多項改革進展

8月20日,在港交所2025年中期業績會議上,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透露了多項改革措施的最新進展。

在上市制度優化方面,今年5月,港交所推出“科企專線”,爲特專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前指引。陳翊庭表示:“自科企專線推出以來,我們新收到50家以18A和18C上市規則申請IPO的企業。”

“科企專線”允許企業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對此,陳翊庭解釋道:“多個國際交易所均已允許發行人採用保密方式遞交IPO申請。保密申請不意味着降低信息披露標準。我們仍會要求企業在招股階段完整披露招股說明書,以確保市場透明度。”

目前,港交所正與市場參與者就縮短現貨市場結算週期進行探討。據悉,港交所技術系統在今年底前將可以支持T+1結算週期。

下半年,港交所將持續推進多項新措施,包括擴大無紙化上市機制,落實優化首次公開招股市場的定價新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