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一線|AI浪潮下恆指站上21000點,恆科指數進入技術性牛市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袁思傑 香港報道

上週(2月3日-2月7日),港股三大指數均全面上漲。

截至上週五收盤,恆生指數報21133.54點,周內上漲4.49%,收復20000點關口;恆生科技指數報5150.35點,上漲9.03%;國企指數報7784.07點,上漲5.44%。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14日以來,恆生科技指數累計漲幅超20%,進入技術性牛市。

“上週港股表現領先其他地區,主要受到關稅、DeepSeek、美股科技股盈利指引、美元回撤等多重因素影響。”渣打銀行北亞區首席投資總監鄭子豐對記者表示。

具體來看,特朗普公佈的對華關稅,遠低於其競選時主張的水平。另外,DeepSeek的異軍突起令國際投資者重燃對中國科技行業發展的期望,再加上美國科技巨頭個股盈利指引好壞參半,令倉位相對擁擠且估值不低的美國科技板塊受到下行壓力。同時,特朗普暫緩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徵收的關稅,令美元指數回撤,支持資金迴流亞洲市場。

“由於股市自特朗普去年11月初當選以來,已提前反映關稅影響,導致港股直至今年1月底止表現已遠遠落後美股800多個基點,因此以上四個因素驅使資金輪動至嚴重低配的港股。”鄭子豐表示。

值得留意的是,近期南向資金的也大舉“掃貨”。2024年,南下資金全年淨買入額達8078.69億港元,較2023年增長2.5倍,創最大年度淨買入規模。今年1月,南下資金月淨流入額1256億港元,創2021年2月以來單月最高,爲歷史月度第三高。

數據顯示,截至2月6日,南下資金今年以來淨買入最多的港股是騰訊控股,買入額超855億港元。中芯國際和小米集團淨流入分別超600億港元和387億港元。美團、阿里巴巴、中國移動、中國海洋石油、微盟集團等買入額均超百億港元。

展望新一年的港股投資主題,鄭子豐建議投資者可將高息、非銀行國企H股,尤其是會受惠於雲端服務需求提升的高息電信商作爲核心配置。另外,投資者可逢低買入受關稅影響有限的恆生科技指數,因爲軟件、硬件等股票將受惠於DeepSeek驅動的需求增長。

同時,鄭子豐也期待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可能會帶來強有力的財政政策,這將會直接提振電商、餐飲、遊戲等內需。

科技股帶動市場情緒高漲

農曆新年以來,港股三大指數持續走強。分析認爲,上週港股上漲的關鍵驅動力來自國產大模型DeepSeek的技術突破與商業化落地進展,疊加機構對AI應用層爆發潛力的樂觀預期,共同點燃資本市場熱情。

與DeepSeek密切相關的個股表現搶眼。塗鴉智能、金山雲、地平線機器人、比亞迪電子上週累計上漲73.17%、43.19%、34.22%、27.07%。

年初至今,恆生科技指數成分股中芯國際和金蝶國際上漲47%,小鵬汽車上漲46%,華虹半導體、小米、聯想集團、阿里巴巴、商湯均累漲超20%。同時,跟漲港股市場的ETF也出現大漲。年初至今,興銀香港科技ETF漲超30%,溢價率10%,多隻ETF漲超15%。

里昂證券指出,DeepSeek的技術突破具有雙重市場意義:一方面,其性能接近國際頂尖水平且成本優勢顯著的大模型,將大幅降低AI功能嵌入商業軟件的技術與經濟門檻;另一方面,在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自主創新邏輯進一步強化,具備自主生態整合能力的企業將搶佔先機。

在經歷了來自Deepseek的震撼後,多家海外機構高調唱多中國資產。

德意志銀行稱,2025年將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崛起的一年,預計中國股票“估值折價”將消失,A股和港股牛市將繼續並超過此前高點。具體來看,德銀認爲,中國製造業和服務業在全球佔據領先地位,包括服裝、鋼鐵、造船、電信設備、電動汽車以及最近推出的DeepSeek,中國知識產權得到了認可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展。德銀表示,DeepSeek的崛起更像是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指迎來變革和進步的重要契機)。

此外,高盛在研報中強調,今年MSCI中國指數有14%的上漲潛力。高盛更爲看好中國的科技股標的。高盛認爲,更加光明的增長前景和技術突破將帶來巨大的生產力提升,有助於縮小美國與中國科技股或半導體股票之間高達66%的估值差距。

鄭子豐認爲,DeepSeek的開源模型大大降低了AI應用的開發成本,加快AI賦能的軟件推出,和提升對AI基建包括雲端運算服務等的需求。

同時,鄭子豐提醒:“許多香港上市的大型科技公司較少完全跟AI有關聯。儘管雲端服務等會受惠於DeepSeek的生態發展,但這些公司也涉足其他領域,例如遊戲和電商等。這些非AI行業的前景很大程度上仍取決於內地經濟的改善,這將成爲價值重估能否持續的關鍵因素。”

汽車股表現亮眼

上週港股汽車股在銷量預期改善、政策支持以及智能化趨勢的推動下,表現強勁。截至2月7日收盤,吉利汽車、理想汽車、比亞迪股份分別上漲8.05%、7.61%、4.50%。

消息面上,比亞迪宣佈將於2月10日在深圳總部召開智能化戰略發佈會。比亞迪提出,希望通過比亞迪“天神之眼”系統,讓每一個人都能暢享高階智駕。

此外,吉利汽車也宣佈其自研大模型與DeepSeek深度融合,雙方將共同推進星睿車控FunctionCall大模型及汽車主動交互端側大模型的蒸餾訓練。

招商證券研報稱,智能化正逐漸成爲汽車產業競爭關鍵,類比2010年智能手機高速發展起點,2025年高階智能駕駛有望進入高速發展期。

2月7日,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CEO雷軍前往小米汽車工廠研發中心,並表示將認真討論提產話題。

銷售預期方面,乘聯分會預測,2025年1月狹義乘用車零售總市場規模約爲175萬輛,新能源汽車零售預計可達72萬輛,滲透率約41.1%。春節假期結束後,2月汽車銷量有望企穩回升。

在政策預期上,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全國共收到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報廢更新補貼申請5.7萬份,機構預計申請數量有望持續提升。

本週前瞻

重要港股財報方面,中芯國際將於2月11日(週二)公佈業績、華虹半導體將於2月12日(週三)公佈業績。新股方面,古茗將掛牌上市。

2月11日(週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出席參議院聽證會

2月12日(週三):美國1月未季調CPI年率、美國1月季調後CPI月率、FOMC永久票委、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發表講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衆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發表半年度貨幣政策證詞

2月13日(週四):美國1月PPI年率、 美國1月PPI月率

2月14日(週五):美國1月零售銷售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