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突破25,000點 7檔陸港股ETF今年漲逾10%扮先鋒

陸港股ETF今年績效前十強。資料來源:CMoney

恆生指數領先臺股先行突破並收上25,000點大關,22日以最高點25,130.03點作收,創2021年11月以來新高,上證指數最高也攻上3,581.86點,創去年10月以來新高,激勵多檔陸港股ETF扮演反彈先鋒,在4月股災吐光今年累計漲幅之後又一路攀高績效翻正且表現居前,繳出一成至三成以上的漲幅表現。

根據統計,在臺掛牌的22檔陸港股ETF於22日全數收漲,其中,槓桿型的復華香港正2今年來上漲32.79%,富邦恆生國企正2、中信中國50正2上漲了23.97%以上,紛紛入列全市場ETF今年來漲幅前十強榜單,而原型的ETF方面,富邦恆生國企、中信中國50、中信中國高股息、臺新MSCI中國等也皆上漲逾11%。

富邦恆生國企(00700)經理人陳婉寧表示,今年初以來,受益於DeepSeek、新消費和創新藥等新事件利多不斷涌現,港股市場持續活躍,甚至一度領跑全球市場。第二季度以來外部關稅挑戰增加、國內增長和信用週期再度趨弱,但結構性行情依然活躍。而年初以來,港股IPO上市已有51家,募資金額達到1,000億港幣以上,超過2024年全年規模,後續還有近50家A股公司計劃赴港上市,更有傳言快時尚巨頭Shein已秘密提交IPO申請,帶動港股市場熱度持續升溫,而隨着政策持續升溫,反內卷投資主題逐漸升溫,此外,半年報業績逐步公佈,市場資金已開始針對業績確定性高之板塊移動,有望帶動業績展望佳之國企股表現。

中國信託投信指出,儘管短線受到出口政策鬆綁激勵,但中美貿易摩擦與科技戰仍是長期風險因素。市場對美國可能針對新能源車、關鍵金屬等領域加徵關稅仍保持關注,這對部分中資企業及供應鏈可能產生壓力。投資人應密切觀察中美關係發展及政策落地成效。建議投資人可佈局與中國創新經濟連結度高的ETF,如00752涵蓋電商、通訊、等具成長潛力的新經濟企業,長線可望受惠政策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