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稱屈公病輸入香港風險可能增加 要嚴陣以待
對大灣區爆發的屈公病(陸稱基孔肯雅熱)疫症,香港衛生官員口風已轉,說屈公病在周邊地區都有個案,輸入香港的風險可能增加,要嚴陣以待應付。圖/中通社
對大灣區爆發的屈公病(陸稱基孔肯雅熱)疫症,香港衛生官員口風已轉,說屈公病在周邊地區都有個案,輸入香港的風險可能增加,亦可能會有局部本地傳播,要嚴陣以待應付,包括已加強檢測能力,香港已在各個口岸均會進行體溫篩查。
屈公病最早在廣東佛山等地爆發,當地近日聲稱疫症已得到控制。香港至今累計有五宗屈公病輸入個案,香港衛生防護中心亦正調查一宗可能個案,病人或已康復。香港之前的說法是,在香港爆發疫症的可能性不大。
香港衛生署署長林文健說,根據世衛組織評估,今年是屈公病疫情高峰期,目前未有數據顯示病毒變種。每隔一段長時間就會出現疫情爆發,在2004年至2005年間,全球多個地區曾出現屈公病疫情,當時逾五十萬人感染。現在如果周邊地區持續出現個案,同時未有做好控蚊措施,有機會導致局部本地傳播。
他提醒,由於有關病毒潛伏期可長達十二天,單靠關口岸健康篩檢並不足夠,要向旅客多做相關宣傳教育,呼籲入境後多留意身體狀況。
林文健說,已通知全港醫生留意病人是否符合懷疑個案,一旦有需要便作出通報,並由署方作檢測,最遲翌日中午前會有結果。政府公共衛生化驗所的檢測能力已提升,每天可處理數以百計的樣本 ,亦與醫管局合作,提升試劑儲存量,目前有足夠儲備,以及在公立醫院引入測試,令檢測更快。署方已聯絡私營服務提供者,他們隨時準備協助署方檢測,相信在多重合作下,可以應付疫情到達嚴峻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