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校史館展百年文物 未提六四、反修例 校方有回應

香港大學明年慶祝建校115週年,校史館10月28日正式開幕。展出過百張港大歷史照片和逾30件文物,預計明年1月起免費開公衆參觀。(中通社)

香港大學將於明年慶祝建校115週年,位於百週年校園智華館內的港大校史館作爲首項慶祝項目,28日正式開幕。展出過百張港大歷史照片和逾30件文物,展板概述港大1910年至今的發展進程。現只供港大師生參觀,預計明年1月起免費開放予公衆。

明報報導,作爲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港大見證不少歷史時刻,遠至上世紀二戰、六四事件,近至2019年反修例風波等,校史館沒一一記載。港大首席信息主管及大學圖書館館長伍麗娟29日解釋,展板內容主要圍繞港大學術發展,因應近年社會事件「未contribute to(貢獻) 學校發展」、對學校的「象徵性不大」,故未涵蓋。她稱日後或會應校方指引更新內容,重申「重大的事就會納入」。

據報導,港大1911年創立,見證過二戰時曾因日軍襲港停課,1942年被徵用爲臨時集中營;1989年六四事件,港大生爲紀念死難者在校內太古橋髹上標語,其後校內亦放置「國殤之柱」雕塑,前者2022年被港大清走,後者亦已移離;2014年傘運和2019年反修例事件,港大亦有師生參與。

報導稱,校史館展板以時序線交代發展,由1910年奠基儀式爲起點,亦提及1940年代二戰停課被徵用作集中營等,亦涵蓋基建發展,如1989年樑𨱇琚樓啓用。

報導指,被問到展板內容如何制定,伍麗娟29日說,參考了校方2013年出版的書籍「明德百獻」,當中收錄港大建校最初50年的文獻和文物。她又稱展板聚焦學術發展,傾向用「physical(實體)」的基建項目作爲「大事」。

報導說,校史館位於港大百週年校園智華館地下,面積227平方米,原址爲大學書店。館內數碼展區設LED光柱,投射多張經AI活化的歷史照片,包括歷任校長、校園舊貌等;實體展區陳列多件文物,包括1887年孫中山考試答題卷、1913年起沿用至今的大學印章壓印機等。

據報導,校方稱獲校友、恆地副主席兼執行董事林高演捐贈逾千萬港元(約逾128萬美元)興建校史館;而大部分展品首次公開。港大校長張翔29日出席開幕禮,稱校史館對展示港大精神和核心價值有重要作用。港大校委會主席王冬勝盼校史館啓發思考,「爲傳承港大精神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