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攬哈佛生 倡設推廣處吸尖子 6家港大學支持
香港教育局和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表示,鼓勵大學協助在美有轉校需要的哈佛學生;圖爲香港大學。(中新社資料照片)
川普政府22日宣佈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並強制現有外國學生轉學。香港教育局和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表示,鼓勵大學協助在美有轉校需要的學生,目前至少六家香港的大學表示能提供相關支持。有大學校長及立法會議員表示,此時正好成爲香港吸納尖子的良機,建議政府設立專責推廣留學香港的辦事處。
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23日在臉書發文,對於受美國留學生政策影響的國際學生,香港教育局已呼籲全港所有大學,爲合資格者提供便利措施,維護學生和學者的正當合法權益;而院校亦各按其多元招生及人才政策,吸引頂尖人才。
蔡若蓮表示,香港教育局已即時與香港的大學聯繫,呼籲他們積極行動,亦聯繫了哈佛大學香港校友會,爲獲錄取赴哈佛大學升學的同學提供全面支援。香港各大學均積極迴應及密切留意情況。
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教青局)也在24日的公告,鼓勵高校協助在美有轉校需要的學生,持續吸引國際優秀學子來澳升學。
大公報報導,有大學校長及立法會議員表示,國際局勢動盪,令更多人才想赴港工作,爲大學挖掘更多優秀人才提供了契機,亦將吸引到更多優秀的海外學生來港升學及規畫職業生涯。不過,香港的大學在世界排名雖高,但人口面臨少子化,要爲未來的人才儲備未雨綢繆,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港升學。建議政府設立專責推廣留學香港的辦事處,聯同各界以產生最大的協同效應,各大院校抱團出海共同打造留學香港的品牌。
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表示,香港最大的優勢是國際化,很容易邀請到世界各地的教授前來,令不少頂尖教研學者和優秀學子選擇來香港工作和升學,爲香港挖掘更多優秀人才提供好的契機。
立法會議員周文港表示,香港面臨少子化,需要未雨綢繆,加強人才儲備,吸引更多外地生赴港升學,打造教育樞紐;他建議政府設立專責推廣留學香港的辦事處,並聯同各界以產生最大的協同效應。
明報報導,在哈佛大學社會研究課程擔任講師的香港學者陳啓睿表示,校方向教職員稱「一切繼續如常進行」,教學計劃、收生等工作目前如常,但他憂慮當局及後將針對校內的海外學者。
川普政府日前宣佈取消哈佛大學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計劃」(SEVP)認證資格,哈佛下學年不能招收國際生,現有外籍留學生同受影響。陳啓睿稱,師生大多抱持觀望態度,他任職的課程在收生和教學計劃暫無影響,也未聞有下學年循SEVP到哈佛的訪問學者取消計劃。他提到不少師生擔心被政府針對,形容校園出現「寒蟬效應」,未見有高調示威抗議行動。
他說,當地多間大學因應政府削減撥款及當前形勢已凍結招聘,不少講師和博士畢業生求職困難,他認識部分學者轉到加拿大和英國發展,料高教界長遠或出現「轉向」。
香港的大學趁機「搶人才」,爲受美國留學生政策影響的國際生提供便利措施,陳啓睿認爲兩地大學水平差異加上地域因素,料吸引力不大。「對(哈佛)同學來說不會是選項……有能力和條件去哈佛大學的學生,相信都有能力和條件去到很多其他大學。」
不過,他認爲香港大學對美國各學科的學者均具吸引力,因爲薪酬、待遇理想,他也有同事到中大求職。
香港教育局和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表示,鼓勵大學協助在美有轉校需要的哈佛學生。圖爲香港理工大學。(取材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