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委書記:隴臺相隔千里但文化交流從未間斷

中共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27日在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中,表態加力推動隴臺交流交往。(記者廖士鋒/攝影)

馬英九基金會與敦煌研究院26日下午舉行了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出席的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致詞時強調,甘肅與臺灣是雖然相隔千里,但隴臺文化交流從未間斷。甘肅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加力推動隴臺交流交往」。

出席參與上述活動有前總統馬英九、大陸國臺辦主任宋濤、中共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以及兩岸高校師生代表、敦煌研究院職工代表共計180餘人。

胡昌升在致詞時提到,自己代表中共甘肅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和2,500萬隴原人民,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兩岸的交流合作的各界人士致以誠摯的敬意。他強調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誰也無法隔斷我們的血脈親情。他指出甘肅與臺灣是雖然相隔千里,但隴臺文化交流從未間斷。

具有歷史學博士學位的胡昌升說,甘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文化遺蹟星羅棋佈,各類文化遺產燦若星辰。甘肅史前文化源遠流長,以甘肅發現地命名的古文化類型就有大地灣、馬家窯、寺窪等13個,河西白石岩溶洞遺址,丹尼索瓦人化石將人類帶上青藏高原的歷史提前到了19萬年前,秦安大地灣文化、馬家窯彩陶文化都有重要的意義。

他並指,馬英九先生參訪的武威白塔寺,大家看到了白塔寺是西藏迴歸中國版圖的一個歷史見證輪,雷臺漢墓出土的奔騰馬是中國旅遊標誌,甘肅絲路文化悠久燦爛,西漢張騫鑿空西域開闢通道,一條絲綢之路橫亙萬里,綿延千年。大陸4大石窟,甘肅就有兩個,敦煌莫高窟享有世界藝術寶庫盛名。麥積山石窟素有東方雕塑陳列館的美麗;甘肅古長城超過大陸長城總長的1/6,其中戰國的秦、漢、明三個時代的長城3,654公里,居大陸第二位。明長城是1,738公里,居大陸第一位。馬英九先生一行參訪的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也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

胡昌升最後說,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加力推動隴臺交流交往,攜手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希望與臺灣同胞共同傳承中華經典,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兩岸同胞文化認同,築牢兩岸關係發展的思想根基。希望更多的臺灣同胞,特別是青年朋友來甘追夢、築夢、圓夢。希望兩岸同胞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同心同向,攜手前行,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程亮表示,敦煌是絲綢之路的文明交匯座標,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以敦煌文化爲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兩岸中華兒女共同的珍貴遺產。本次活動以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共促民族復興爲主題,依託敦煌豐富文化遺產優勢,開展兩岸文化領域的交流活動。相信此次活動將對進一步闡發中華文化的時代內涵,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增強中華文化自信產生積極的作用。

上述活動還有馬英九、宋濤的致詞,並罕見邀請到樊錦詩發表演講,主題爲「敦煌文化遺產的智慧啓示」,樊錦詩出生於1938年的北平,長期在敦煌研究文化藝術,對於推動敦煌文化遺產的保存跟發展,成就深受大陸各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