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梵中關係 方濟各着力深
教宗方濟各2014年5月在耶路撒冷舊城的西牆前祈禱。(美聯社)
教宗方濟各在位12年,積極尋求改善梵蒂岡與中國關係,2018年時梵中籤署《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讓雙邊關係出現歷史性破冰。方濟各生前曾派烏克蘭問題特使祖皮訪問中國,他本人更曾多次表達希望能夠造訪中國,甚至直言「隨時敞開接觸的大門」。
方濟各希望改善梵中關係,與出身耶穌會大有關係。方濟各是首位來自耶穌會的教宗,耶穌會與中國的關係最早可追溯至16世紀,著名傳教士利瑪竇最先至中國傳播天主教,並學習中文,建立天主教良好形象,隨後湯若望及南懷仁也受到清朝重用。
方濟各上任後展現推動中梵關係的態度。他在2016年首度公開接見中國蘇州教區主教徐宏根領導的朝聖團,並收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送的唐朝基督教重要文獻「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拓本,還與徐宏根等人合照等。
此外,2018年9月22日,中國外交部及梵蒂岡方面宣佈,雙方就中國天主教的主教任命問題簽訂《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據瞭解,該協議採取所謂「越南模式」,先由大陸提出主教候選人,再由教宗圈選;中國天主教愛國會與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一會一團)則將承認教宗的權威。
上述協議被視爲是梵中關係改善的重大里程碑。《協議》效期最初兩年,在2020與2022年兩度續約,2024年三度續約時,雙方同意將時效延長爲4年。
儘管最終未能如願,但方濟各任內不只一次表達有意願訪問北京。他在2014年8月就曾公開表明,若可成行,他願意立刻訪問中國,並稱梵蒂岡隨時敞開接觸的大門。
值得一提的是,梵中關係突破,其實與民進黨政府執政關係不大,箇中緣由主要是方濟各與習近平兩人性格使然。習近平重視宗教與心靈力量,他2014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演講時,曾提及佛教的力量,在對臺工作上也強調要注重兩岸人民心靈契合。
不過,梵中關係進展受制於中美相爭格局,在北京把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反對西方價值滲透列爲對外交往首要原則,並強調中國模式的道路與制度自信後,中梵在達成主教任命協議後,北京已不把雙方建交列爲頭號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