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會焦點在烏克蘭戰爭與中國關係
峰會首日討論中東與烏克蘭局勢,如何制裁俄羅斯是焦點之一。第二天討論印太地區與經濟安全議題,包括如何處理中國關係。
由於拜登等多位領袖將提前在14日離開,因此第三天焦點在其餘仍留在峰會的領袖之間舉行的雙邊會談,和由義大利總理梅洛尼主持的峰會後記者會。
七國領袖所面對問題,像美國總統拜登在11月大選競逐連任但目前選情不利。英國首相蘇納克7月大選但選情不被看好。加拿大總統杜魯道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民調低迷。
歐洲議會大選後極右派勢力擴張,法國總統馬克宏解散國會要6月舉行大選被視爲政治豪賭,德國總理蕭茲面對在野要求提前大選的壓力。只有極右派梅洛尼能風光主持峰會。
儘管如此,七國領袖在許多重大國際問題上有共識。外界預期他們同意向烏國提供500億美元貸款,而貸款利息就以被西方凍結俄國主權資產所衍生的利息來支付,協助烏國渡過財政困境。
另外,美國財政部選在峰會前一天即12日,宣佈新一輪擴大制裁俄國措施,使莫斯科交易所宣佈從13日起將不再進行美元和歐元交易,美俄互相制裁也成爲這次峰會焦點之一。
俄國央行強調,雖然交易所停止美元和歐元的交易和結算,但企業和個人仍能透過俄國銀行買賣美元和歐元,其外幣帳戶仍然安全。由於美元和歐元的相關交易必須改在場外交易結算,俄央將以此結算數據來設定官方匯率。
在美國新制裁行動裡,連涉及向俄國供應晶片的中國企業也被包含在內。歐盟執委會則同時宣佈從7月開始,對由中國進口的電動車課徵的額外關稅率最高38.1%。其稅率沒有美國那麼高,被認爲是擔心與中國爆發全面貿易戰。
外界認爲七國領袖會對中國高產量而引發傾銷問題表達憂慮,擔心會衝擊全球供應鏈和市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