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癌逝促從醫 陳正文推衛教籲早篩

陳正文堅毅不拔的個性,讓耕莘耳鼻喉科轉變成11位專任主治醫師的「大」科,更在2年前升任副院長。(耕莘醫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耕莘醫院副院長陳正文,同時是一名耳鼻喉科醫師。高中時父親罹患鼻咽癌,促使他走上行醫之路,守護民衆的耳鼻咽喉健康。他曾遇過一名病患,看病時突然坐在椅子上睡着,若依直覺判斷,應患有嚴重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但爲謹慎起見,仍爲病患進行內視鏡檢查,發現對方的打呼、呼吸中止其實是鼻咽腫瘤造成,切片證實爲鼻咽癌。病患接受治療後,狀況穩定,持續追蹤,打呼的問題也完全消失。

陳正文就讀建中高一時期,父親被診斷出鼻咽癌,3年後肝臟轉移,就在他考上醫學院時於成功嶺受訓時,父親離世。對他來說,父親的罹癌,也在冥冥之中引導着他決定未來從事的專科。

經過臺大耳鼻喉科的訓練,陳正文參與了恩主公醫院的開業,是創院元老之一。在恩主公醫院服務4、5年後,他決定到新店耕莘醫院擔任主任,7月剛到任就遇到了SARS疫情,全科只剩一名主任兼撞鐘,但堅毅不拔的金牛座個性,使耕莘耳鼻喉科在他擔任了22年的主任期間,轉變成11位專任主治醫師的「大」科,更在2年前升任副院長。

陳正文秉持着醫院愛主愛人、尊重生命、服務弱勢的精神,同時期許醫者自我鞭策,持續精進,提供病患更好的服務,從一開始就提出「發現好鄰居」的服務品質,期許耕莘耳鼻喉科成爲在地首選。身爲主管階層,更進一步配合「健康臺灣」願景,在病患罹病前,就透過衛教推動健康促進,鼓勵民衆多運動、及早篩檢等。

面對近期上路的北區個別醫院總額,陳正文透露,傾向於先謹慎觀察。過去他也曾耳聞,實施個別總額的其他縣市,醫院到了季末,若發現服務量太多,就會柔性勸導醫師休息、出國散心。然而,北區是臺灣的醫療重鎮,其他縣市的居民也會到這裡就醫,須以病人爲優先,協調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透過資訊管理進行彈性調整,期盼不對醫院營運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