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疫情加劇急診壅塞 專家籲實施分流避免院內感染

臺大公衛學院流病及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國際交流、氣候變遷影響水源品質,都可能加劇腹瀉疫情,病人須接受糞便檢查,只能到醫學中心看診,加劇急診壅塞,也恐造成院內羣聚,呼籲醫療院所謹慎分流。本報資料照片

急診壅塞未解,全臺卻受嚴重諾羅疫情影響,腹瀉疫情持續增加,今年第8周,爲2月16至22日腹瀉門急診就診達30萬4418人次,爲近5年新高。臺大公衛學院流病及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國際交流、氣候變遷影響水源品質,都可能加劇腹瀉疫情,病人須接受糞便檢查,只能到醫學中心看診,加劇急診壅塞,也恐造成院內羣聚,呼籲醫療院所謹慎分流。

諾羅疫情肆虐全球,英國2025年第6至7周諾羅病毒實驗室報告數爲過去5年同期平均值168%,院內感染事件也比過去5年平均高出39%。陳秀熙表示,臺灣在疫情後,慢性病、癌症、傳染病疫情疾病負擔仍大,尤其疫後民衆社交活動恢復,輪狀病毒傳播立強,諾羅病毒更是隻要幾百顆病毒顆粒就能傳播,導致疫情不斷上升,以餐飲場所採撿到案件最多,近一個月共410起腹瀉羣聚通報。

陳秀熙表示,國際旅遊、入境檢疫也讓腹瀉醫療需求增加,腹瀉會引起病人脫水與電解質不平衡,病人也會發生髮燒、劇烈嘔吐或劇痛等症狀,甚至傳出病人「嘔吐直噴」,免疫力低下患者,併發症風險更嚴重,必須至急診就醫;另,基層診所無法進行糞便培養、病毒檢測,有檢驗需求的病人必須至醫院受檢,導致住院病人增加,急診壅塞加劇。

「腹瀉相關病毒傳染力很高,容易引發院內交叉感染。」陳秀熙表示,衛福部針對急診壅塞已提出要求醫院調度病牀等多項應變措施,但仍須呼籲各醫院急診應分流腹瀉病人,因病人等待檢測、觀察時間長,建議強制病人消毒雙手,進行病房隔離及環境消毒,纔不會發生院內感染,同時應加快檢測、診斷速度,需要支持性療法病人給藥後讓其離去,且必須落實監測通報,讓有關單位掌握疫情發展。

環境變遷恐加劇腹瀉疫情。陳秀熙表示,近期「春雷打響大地」,氣候由冬入春,但出現瞬間強降雨等氣候不穩定情況,國際上已出現因氣候變遷造成水源污染,加劇腹瀉疫情,國內急診室正承受龐大壓力,除民衆應共體時艱,從公共衛生層面,也應積極推廣飲食衛生教育、疫苗接種等措施,纔能有效防止腹瀉疫情擴散,減輕醫療體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