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難競爭 商總:臺灣要苦一陣子

商總理事長許舒博批不要冀望美國給臺灣特殊待遇,未來臺灣可能要過一段苦日子。圖爲清明連假不少民衆3日前往賣場參觀並體驗各家筆電。(姚志平攝)

美國總統川普對臺灣課徵32%「對等關稅」,商總評估,食品業、汽車精品等相關產業都會受到不少的打擊。商總理事長許舒博更是直批,事實證明不要冀望美國給臺灣特殊待遇,未來臺灣可能要過一段苦日子。

川普上任之後,多次點名臺灣偷了美國的晶片產業,臺灣政府也曾經表達有與美國官方、經貿官員接觸,如經濟部次長江文若之前赴美見了美國智庫、業者及行政部門官員。許舒博質疑,政府之前不是對民衆表達,持續與美國官員接觸、溝通?

許舒博表示,事實證明不要冀望美國給臺灣特殊待遇。他分析,臺灣是外銷爲主的經濟體,外銷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6、7成以上,加上國內市場較小、內需無法撐起外銷缺口。且臺灣適用的32%對等關稅稅率,高於其他競爭對手,如日本、韓國分別爲24%、25%,恐怕未來將衝擊臺灣經濟。

臺灣面臨美國課徵高關稅外,產業分散市場也處處碰壁、難以突破,大陸陸續取消《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中對臺的關稅優惠,又無加入任何國際組織,包含《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並且自由貿易協定(FTA)簽署也不多,傳產業能夠享受的關稅優惠不多。

許舒博坦言,如果產品有不可替代性,價格上還有競爭的優勢,關稅影響就不大;但就同質性的產品來說,價格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臺灣缺乏關稅優惠、就矮人一大截,在地緣政治衝突、全球貿易戰、貿易壁壘趨勢下,恐怕會更壓低臺灣出口產業競爭力。

許舒博評估,以服務業來說,受影響產業包含食品業、五金業、汽車精品等會在這波打擊中受害。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在商總的期刊上也建議,服務業未來可跟隨半導體、製造業對海外投資,如果能形成產業羣聚、臺灣村,可以帶動食品、餐飲服務業的出口,以此塑造臺灣服務業的品牌效應後,進而帶動更多觀光客來臺,擴大臺灣的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