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之女手握590億遺產,66歲只剩幾萬元存款,嘆「看男人的眼光太差」升高財務風險
圖/pixabay
作者:丹尼爾.克羅斯比 (Daniel Crosby)
關鍵財務決策其實與錢無關
對大多數人來說,金錢就是煩惱的根源,所以很多人會做白日夢,幻想自己生來富有,這倒是相當合理。
只要簡單檢視出生在富裕或有名望的家族之人的生活,就會發現富有往往不像從遠處看來那般單純或令人嚮往。我們經常在各種形式流傳的寓言故事中聽到這樣的結論:「小心你許下的願望, 因爲它很可能會成真。」這顯然不是空話。
不相信?
容我向你介紹芭芭拉.赫頓(Barbara Hutton)女士。她曾是美國最富有的女性之一,出生於一九一二年,是富商之女艾德娜.伍爾沃斯(Edna Woolworth)和勞斯.赫頓(Laws Hutton)的女兒。她的外公是著名的廉價百貨連鎖店創辦人 F. W. 伍爾沃斯(F. W. Woolworth)。她確實含着金湯匙出生;然而,由於私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她後來被美國人稱爲「可憐的小富家女」。她得到財富的方式其實異常悲慘,母親雖然爲芭芭拉留下數千萬美元的遺產,卻在她年僅五歲時便撒手人寰,原因據說是自殺。
芭芭拉.赫頓在二十一歲時嫁給歐洲貴族亞歷克西斯.姆迪瓦尼王子(Prince Alexis Mdivani),開始一連串愚蠢的財務行爲。這場婚姻很快的以失敗收場,一九三五年雙方離婚,僅維持兩年。姆迪瓦尼是個花心大蘿蔔,最出名的作爲是用妻子的錢舉辦各式豪華派對,而且經常賭博。他對妻子不忠,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婚姻裡。赫頓總共結婚、離婚七次,夫婿包括一位男爵、三位王子、一位伯爵、一位花花公子和演員卡萊.葛倫(Cary Grant,媒體甚至爲這對夫妻取了「現金和葛倫」(Cash 'n' Cary) 的綽號。
令她的財務困境雪上加霜的是,她總想在經濟上支持朋友,並且一直在與藥物濫用搏鬥。赫頓六十六歲時死在加州比佛利山莊的比佛利威爾希爾四季酒店(Beverly Wilshire Hotel)頂層豪華套房。曾經富有的她,去世時已經瀕臨破產的邊緣。
即使繼承相當於今天二十億美元(588.2億元新臺幣)的遺產,晚年的她銀行存款也只剩幾千美元。坦白說,她對男性的眼光不佳影響她的償債能力。雖然大多數人不會認爲伴侶選擇錯誤是一種財務健康風險, 但它的確讓芭芭拉損失好幾億美元。根據一本二○一七年出版的傳記,她與波菲里奧.魯比羅薩(Porfirio Rubirosa)的五十三天婚姻從一開始就代價高昂,除了一張一百萬美元的支票外,她還送他一個多明尼加的咖啡園、一架B-25飛機、爲馬球賽培養的高價馬匹、珠寶;還有,最終離婚時付出的兩百五十萬美元。在現實生活中,金錢無所不在。因此,在各個領域所做的決定不可避免的都會影響我們的財務狀況。
我們可能沒有數十億美元可以折損在自己的人際關係裡,不過,無論個人財富有多少,離婚的經濟成本都很驚人。
根據二○○五年的一項研究,育有一個孩子的家庭,在離婚後家庭收入平均會下降四二%,與美國大蕭條時期經濟衰退影響家庭收入的數據相近,因此對父母和孩子而言都會產生影響。你可以看到,在夫婦離異後,原本強大的父母共同經濟體將分裂成兩個獨立且較弱的經濟體,導致離婚後財富水準顯著下降。
同樣令人不安的是,根據茱莉亞.希斯(Julia Heath)和B.F.凱克(B. F. Kiker)的研究,將近一半的美國家庭在離婚後陷入貧窮。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報告指出,每四名申請社會救助的婦女中,就有三人是因爲兩性關係破裂,不得已才申請社會福利金。
雖然離婚帶來的情緒創傷通常會痊癒,但財務上的創傷卻會持續非常久。富達投資(Fidelity) 的研究發現,分手五年後,七五%的離婚者表示他們在情感上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但只有六五%的人表示,他們的經濟狀況也已經恢復正常。
有鑑於此,難怪希斯和凱克表示,離婚是預測貧窮時間長短的最重要指標。
我們希望將愛情視爲一種不受金錢玷污的純粹之物;但很明顯的,擁有更多的錢確實可以讓愛情之路變得平坦一些,待在愛的世界裡也會讓你擁有更多的錢。類似道理,住在哪裡、愛上誰、學習什麼、甚至吃什麼,這些決定都會對我們的財富產生重大影響,儘管這些決定都不在金融課程的知識範圍內。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財富的靈魂:行爲金融學家教你洞悉人性的致富心態》
作者:丹尼爾.克羅斯比 (Daniel Crosby)
心理學家和行爲金融專家,致力於協助各組織理解人類心理與市場的交會點。
克羅斯比博士的首部著作《個人基準:整合行爲金融與投資管理》(Personal Benchmark: Integrating Behavioral Finance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他的第二本著作《行爲投資金律》(The Laws of Wealth,大牌出版)榮獲2017年「公理商業圖書獎」最佳投資書籍,已被翻譯成12種語言。2019年,第三本著作《非理性效應》(The Behavioral Investor,今週刊)也是「公理商業圖書獎」最佳投資書籍,書中全面探討健全財務決策中的神經學、生理學和心理學。
在解讀市場心理之餘,丹尼爾是一位丈夫和三個孩子的父親、聖路易紅雀隊的狂熱粉絲、美國南部的探險家,以及業餘的辣醬製作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