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工作遇「AB合約」陷阱!她從翻譯變作業員傻眼:作最壞打算

▲原PO赴日工作,發現職務跟在臺灣說的不同。(示意圖/翻攝Pexels)

圖文/CTWANT

近年來日本企業透過仲介人力公司來臺招募員工的情況日益普遍,不過卻有赴日工作的臺灣網友投訴,實際上工後發現「合約內容與來臺說明截然不同」,質疑遭遇求職詐騙,甚至考慮離職返臺。

原PO近日在Dcard發文,透露她於2025年4月底前往日本鹿兒島一間公司任職,起初受到公司高層熱情接待,社長親自開車到巴士站迎接,還提供5萬日圓(約新臺幣1萬500元)作爲前期生活費,更安排總務陪同採購生活用品,讓她一度對公司留下良好印象。

然而好景不常,原PO在5月1日正式上班時,卻被總務拿出一份「新合約」,內容與原先在臺簽署的工作契約有重大差異。她指出,原本談妥的職務是翻譯,實際卻被改爲產線作業員;工時安排也從「夜班支援」變成必須配合輪班制度。更讓她傻眼的是,新合約竟未註明薪資細節,僅以「班別不同薪資不同」爲由拒絕提供具體數字。

原PO表示,依據她先前參考的仲介公司徵才資訊,翻譯與作業員的薪資有約20%的差距,如今被強迫轉換職務,無異於直接砍薪。她強調,即使公司認爲現場日語能力足夠、無需翻譯,也不能擅自更改既有契約內容。

對於突如其來的變動,原PO選擇拒籤新約,並在當晚即與臺灣仲介聯繫。對方僅表示會協助與日方溝通。翌日下午,總務再度出面表示,連假結束後將安排三方會談,期間仍要求她持續上工。

原PO痛批,這次經驗讓她質疑「日本人一向講究誠信」的印象。她警告,現在不乏仲介與企業合演「AB合約」戲碼,以虛假職缺吸引外國人才,一旦人已抵達當地,語言不通、孤立無援又缺乏資金的狀況下,求職者往往只能被迫接受不合理待遇。

目前原PO已開始思考最壞打算,包括搬離宿舍、重新求職,甚至返臺。她也提醒即將在5月底前往該公司的其他臺灣人,出發前務必三思,避免落入相同陷阱。

貼文釣出不少苦主,「日本人很會騙人,會先哄妳過去,然後再把你軟禁,要你簽約之類的」、「日本的爛公司不會輸臺灣而且數量也多,真的不要被媒體美化,沒有爆出來的太多太多了」、「一堆日本公司來臺灣找人講好聽點是徵才,難聽點就是去東南亞找外勞」。

延伸閱讀▸ 35歲獨生女交往男友半年想閃婚 媽「這原因」不挺!一票人:爲妳好▸ 哥哥車禍癱瘓過世…冷血弟每月冒領1.6萬保險金「持續5年」 一家4口爽爽躺平▸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