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一季度!中歐基金藍小康、葛蘭、劉偉偉、代雲鋒投資思路出爐
今年以來,中國企業在科技領域的突破帶動了中國資產的價值重估,回顧一季度,權益市場活躍,港股漲幅甚於A股,機器人、AI應用、國產算力等科技成長相關的主題板塊表現亮眼;同時,醫藥板塊也久違地迎來業績修復期。展望二季度,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加劇市場不確定性,挑戰與機遇並存,市場風格會如何變化?哪些板塊又值得重點關注?近日,公募基金一季報陸續披露,梳理後發現,中歐基金旗下多名基金經理的最新觀點頗具參考價值。
中歐基金價值派基金經理藍小康認爲,本次關稅引發市場調整後,中美政策將共振上行,商品類、低估值類資產將是最重要的方向。在貴金屬的邏輯上,在本次短期波動後,投資者可以去觀察交易去美元化的邏輯是否出現。從年度週期來看,港股的低估值類個股,預期收益仍強於A股同類公司。中歐基金基金經理葛蘭表示,展望二季度,仍舊看好創新藥持續突破、消費醫療復甦與產業鏈關鍵環節國產替代等方向,在創新藥領域,全球合作持續推進及關鍵臨牀數據披露值得期待。
藍小康:以銀行代表的中國基礎性命脈行業的估值應系統性提升
在中歐紅利優享一季報中,藍小康詳細分享了他對宏觀經濟的最新思考與洞察。以房地產爲例,過往三年房市縮水確實影響到了部分居民的資產負債表,進而對其消費行爲產生影響。由於房產佔居民財富比例較高,因此想讓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強力恢復,仍存在一些挑戰。不過,以上市公司公佈的數據爲樣本,能夠看到居民收入增速在保持穩健增長。用控制消費的方式減輕債務壓力,而隨着時間推移,居民槓桿下降後,提升消費是個大概率的結果。藍小康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認識框架,很多時候也會受一些價值觀、性格、情緒的影響,能理解大家現在的情緒,比如在底部大家都不看好股票。但他認爲,現有的數據可以做出房地產或將復甦,消費增速、商品和服務價格將回升的判斷。
市場運行層面,由於六代機、DeepSeek的出現,以科技爲代表的互聯網、新能源車、計算機、消費電子、軍工等板塊受到投資者追捧。藍小康與市場的認知差異在於,他認爲科技、國防、金融安全相關產業都是系統穩定、系統競爭力的支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他看來,強大的科技和生產力意味着中國不會產生金融系統性風險,意味着以銀行爲代表的國家基礎性行業的估值應迴歸合理水平。藍小康表示,中國銀行的資產質量和未來前景應強於美國,而目前中國銀行定價明顯低於淨資產,美國銀行估值卻超過1倍PB。因此,無論是對比美國的銀行定價,還是對比中國科技類資產的定價邏輯,以銀行代表的中國基礎性命脈行業的估值應系統性提升。
展望後市,月度、季度維度上,關稅仍將帶來市場的不確定性,但藍小康認爲,隨着中國政策的前置,關稅風險應能被對衝。因此從全年來看,繼續看好股市。本次關稅引發市場調整後,中美政策將共振上行,商品類、低估值類資產將是最重要的方向,在貴金屬的邏輯上,在本次短期波動後,投資者可以去觀察交易去美元化的邏輯是否出現。從年度週期來看,港股的低估值類個股,預期收益仍強於A股同類公司。
葛蘭:繼續重點配置創新藥械、OTC、消費醫療等領域
2025年一季度,醫藥行業在複雜的內外部環境中呈現出顯著的結構性分化特徵。申萬醫藥指數總體平穩上漲2.30%,創新產業鏈總體表現較好,化學制藥板塊上漲5.9%,醫療研發外包板塊上漲12.4%,而中藥板塊有所調整。
葛蘭在中歐醫療創新的一季報中寫道,創新藥領域,多抗、ADC等前沿技術研發加速突破,國內多家企業與海外跨國公司就多個品種達成重磅合作協議,標誌着國產創新藥國際化能力顯著提升。醫療器械方面,國內醫療設備市場招投標數據在一季度顯著回升。基於長期價值投資思路,結合企業盈利週期、歷史估值水平和經營趨勢,她繼續在創新藥械及其產業鏈、OTC、消費醫療等領域進行重點配置。
展望二季度,葛蘭仍舊看好創新藥持續突破、消費醫療復甦與產業鏈關鍵環節國產替代等方向。創新藥領域,全球合作持續推進及關鍵臨牀數據披露值得期待。中國企業在ADC、多抗、多肽等領域的競爭力已逐步獲得全球認可,與國內企業的項目合作已成爲海外公司管線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海外企業在收購國內品種後正持續推進多種適應症的全球臨牀試驗。此外,AACR和ASCO等國際會議期間,國內企業將披露多項重要臨牀數據。AI製藥技術在靶點發現中的應用及其對研發效率的提升也值得持續關注。
劉偉偉:智能駕駛是今年最強的產業趨勢
擅長科技成長投資的劉偉偉在中歐時代共贏的一季報中表示,其組合一季度正收益主要是由整車、港股互聯網、國產算力、機器人等人工智能應用的產業方向產生。考慮到雲廠商資本開支預期較高,他在一季度減持了北美算力鏈,對競爭格局變差的儲能逆變器公司也做了減持;增持了整車和互聯網,由於優質公司主要在港股市場,因此組合中的港股比例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劉偉偉認爲,二季度宏觀經濟面臨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組合配置上應該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找確定性的產業趨勢。從全年維度看,依舊看好科技成長是主線,看好智駕、互聯網、國產算力、端側、鋰電儲能等產業方向。
“智能駕駛是今年最強的產業趨勢,隨着頭部車企提出‘智駕平權’的理念,其他車企也紛紛跟進,國內智駕滲透率將在今年實現快速提升,跨越10%的臨界點。”劉偉偉表示,具體看好智駕產業鏈中的整車、芯片、連接器和激光雷達等公司。另外,二季度是AI眼鏡的密集發佈週期,端側硬件也將迎來催化。
代雲鋒:互聯網、AI端側等子產業在AI推動下有望迎來新一輪景氣上行期
在中歐科技成長的一季報中,代雲鋒寫道,他整體增持了港股的優質資產,主要集中在互聯網、智能駕駛、半導體等領域。隨着AI產業的推進,港股部分互聯網公司的相關業務潛力較大,傳統業務的護城河和安全邊際比較高,資產有望被重估,是比較不錯的投資品種。
隨着智能駕駛產業在2025年進入滲透率加速期,港股裡的少數公司具備長期跑出來的潛力,且未來1-2年也處於明確的產品上行期,除現有持倉外,代雲鋒也增加了一些其它品種的配置。另外,他降低了組合裡新能源的持倉比重,雖然行業未來2-3年依舊將處於穩定增長期,但考慮到部分環節競爭格局的邊際惡化趨勢,相應公司的長期利潤曲線會受到負面衝擊。
整體而言,代雲鋒看好未來1-2年AI驅動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投資機會。狹義的TMT行業裡,他看好互聯網、AI端側、AI agent、半導體先進製程、新材料等子產業在AI推動下有望迎來新一輪的景氣上行期。泛製造業領域,包括機械設備、汽車零部件、新能源等細分行業,會在智能駕駛、人形機器人等AI+應用的驅動下產生新的增長動能。同時,與人口結構及關鍵民生相關的部分消費領域,在潛在政策扶持下也有相關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