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型大國 大陸外交新戰場
(圖/中新社)
2025年,美國川普政權第二任期上臺已逾兩個月,其激進政策引發全球動盪。4月2日,美國宣佈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34%對等關稅,隨即引發大陸強硬回擊,4日宣佈自4月10日12時起對美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同時祭出多項反制措施,包括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另將11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並在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起訴美國。
中國大陸積極塑造「世界穩定要素」形象,尤其在川普2.0時代更爲突出。2025年2月14日,外交部長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保障會議(MSC)發表演說,強調中國是「多極系統中的確實性要素」,並將在變革世界中成爲「建設性力量」。他以此區別於美國政策,試圖填補美國外交空隙。這與歐洲對川普和平交涉的擔憂相符,中國抓住時機強化穩定形象。
2025年3月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記者會上,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2025年對中國和世界都是一個重要年份……中國外交將堅定不移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將以中國的確定性穩住不確定的世界。」《環球時報》3月8日社論「中國外交的『穩定性』是世界之禮物」呼應。然而,中國在周邊的威壓行動使其穩定形象受質疑,而川普4月3日加徵34%關稅的保護主義,爲其提供了宣傳穩定性的舞臺。
2025年,「賦能型大國」成爲中國大陸外交新關鍵詞。該詞源自習近平2024年12月31日新年賀詞,他總結中國推動「一帶一路」、舉辦中國-非洲合作論壇等,爲世界注入「積極能量」。2025年,王毅在MSC演說中提及此詞, 2月17日《人民日報》「和音」專欄一篇《堅定地做「賦能型大國」》文章中生動詮釋了中國始終秉持着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提供國際公共產品,以實際行動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大國擔當。區別於「掠奪型大國」。
爲應對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34%對等關稅的措施,4月4日,中國宣佈自4月10日起,對美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迴應美國3日措施。根據TVBS新聞報導,中國商務部指美方爲「單邊霸凌」,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反制。
此外,中國對7類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並計劃在世貿組織(WTO)提起訴訟。這些措施顯示中國在經濟與國際法層面逆襲美國。
中國將美國描繪爲不確定性源頭,強調自身穩定與發展貢獻。《路透社》3月17日報導,《美國之音》(VOA)因川普政策功能縮減,爲中國擴張影響力創造條件。4月4日TVBS報導顯示,中國以稀土管制與實體清單回擊,塑造負責任形象。
2025年外交事件包括5月習近平訪俄、天津SCO峰會及世界女性會議。《南華早報》3月14日報導,若美國多元性議題後退,中國可能搶佔道德高地。4月逆襲措施提升其能見度,但WTO訴訟與稀土管制的長期效果待觀察。
在川普2.0時代,中國以「穩定性」與「賦能型大國」迴應不確定性,4月10日起的關稅逆襲與稀土管制顯示其強硬姿態。這些措施利用美國政策空隙擴張影響力,但經濟壓力與外部質疑仍是挑戰。對日本等國而言,這是地緣政治與世論戰的考驗,未來加強協調與援助精準性將是關鍵。所以,2025年世界外交舞臺將揭示誰是勝者。(作者爲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