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科技業績維持向好趨勢!去年經營性現金流大增近40%,世界500強入局注入新動力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趙鵬

4月29日晚間,孚能科技(688567.SH)公佈了2024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兩份報告均顯示,孚能科技業績呈現向好趨勢,淨利潤虧損額同比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均明顯收窄。2024年,孚能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下稱“經營性現金流”)同比增加36.86%。

財報顯示,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爲116.80億元,同比下降28.94%;歸母淨利潤自去年同期虧損18.68億元變爲虧損3.32億元,虧損額大幅減少;扣非歸母淨利潤自去年同期虧損17.41億元變爲虧損3.66億元,虧損額大幅減少。2025年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23.25億元,同比下降20.48%;歸母淨利潤-1.52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減少6,480.52萬元。

在公司基本面向好發展的同時,國資入股也讓孚能科技再度煥發生機。今年4月,2024年世界500強企業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工控”)及其一致行動人正式完成孚能科技股份協議轉讓的過戶登記手續,過戶完成後,廣州工控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的有效表決權爲公司總股本的16.1550%。從“技術潛力”到“戰略協同”的資本選擇,不僅爲孚能科技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更折射出廣州在新能源與高端製造領域的前瞻戰略佈局造勢。

“四輪驅動”淨利潤回升

在年報中,孚能科技對營業收入下降做出瞭解釋,主要繫上遊主要原材料碳酸鋰等價格同比下降較多,公司產品價格相應調整,以及本年度公司優化客戶結構,戰略傾斜海外客戶,使得產品銷量同比有所下降。公司2024年度雖然營業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但歸母淨利潤、扣非歸母淨利潤的虧損均大幅收窄。

針對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大幅收窄,孚能科技做了進一步解釋,並總結了四方面原因:一是,推動製造精益化管理的提升,在對各生產環節實施有效降本增效的同時加強庫存管理,促使公司產品毛利率同比得到大幅度提升;二是,推行降本增效措施,期間費用得到整體下降;三是,有效降低存貨規模,縮短存貨週期,資產減值減少;四是,合資公司Siro產能爬坡完成,投資損失減少。

資料顯示,Siro是孚能科技位於土耳其的合資公司,主要從事研發、生產和銷售動力鋰離子電池,孚能科技持有股權比例爲50%。2024年Siro的6GWh產能爬坡基本完成,且孚能科技派駐了專業團隊前往Siro,提供降本增效的支持,從原材料、制費、運費等維度同時降本,從而助力Siro實現整體降本,帶來投資虧損大幅減少。

一般來說,經營性現金流企業核心業務的“造血”能力,是評估企業財務健康狀況與持續經營能力的重要指標。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經營活動獲取現金的能力越強,支付債務、擴大生產、應對風險等更有保障,對企業長期穩定發展意義重大。

從財務報表可以看到,截至2024年底,孚能科技經營性現金流同比增加36.86%。孚能科技表示主要系2024年公司加強了應收賬款和存貨管理,客戶前期貨款的回款情況改善所致。財報顯示,2024年孚能科技應收賬款期末餘額和存貨期末餘額分別爲27.03億和27.18億元,較2023年36.64億元的應收賬款期末餘額和35.99億元的存貨期末餘額,分別下降26.23%和下降24.48%。

對於2025年一季度虧損幅度縮窄,孚能科技也總結了三方面原因,第一,公司出貨結構優化,高毛利產品銷售佔比提升,帶來整體毛利率同比提升;第二,公司降本增效措施持續進行,使得管理費用、銷售費用下降;第三,歐元匯率變動帶來公司匯兌收益較上年上升,致使財務費用下降;以上,綜合使得公司虧損縮窄。

潛心技術鑽研吸引國資入局

作爲科創板動力電池第一股,孚能科技是國內三元軟包鋰電池量產先行者,孚能科技儘管遭遇了行業內的激烈競爭和短期盈利挑戰,但憑藉紮實的技術積累和前瞻性的戰略佈局,始終屹立於行業潮頭。

2024年,孚能科技在大軟包動力電池解決方案(SPS)、儲能電池產品開發、高性能LMFP電池開發、超級快充LFP電池開發、長循環高載量硅負極電池開發、鈉離子電池開發、固態/半固態電池開發等7大領域均獲得重大研發階段性成果。其中,已經量產的面向客戶應用的SPS系統及電芯在系統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快充倍率方面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同樣已經量產的二輪車標準電池系統在產品技術及成本指標方面也領先行業水平。

此外,孚能科技自創立以來,始終專注於軟包路線,研發與製造經驗豐富,連續多年穩居軟包電池出貨量國內第一。孚能科技認爲,固態電池是鋰電池產業的終極技術路線,而軟包將是固態電池的最佳封裝形式,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軟包電池具備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輕量化等優勢。公司將進一步促進降本增效,推動SPS產品項目定點的交付,並加大SPS產品在國內及海外市場的推廣力度。

近期動力電池“新國標”也備受關注。今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發佈,將於2026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對動力電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場被稱作“史上最嚴動力電池新國標”的變革,以“不起火、不爆炸”爲鐵律,將動力電池的安全標準從“被動預警”推向“主動防禦”。

但電池“新國標”對長期潛心研究動力電池技術、堅持安全至上原則的孚能科技來說,這是卻是實實在在的利好。在回覆投資者提問時,孚能科技表示,公司從產品設計之初便考慮了比國標更嚴苛的安全性要求,目前全體系產品可滿足熱失控後24小時不起火、不爆炸,已提前超額滿足2025版新國標的要求。新國標的實施將爲孚能帶來更大的市場機遇,加速獲取市場份額。

公司第二代半固態電池預計2025年量產,第三代半固態電池正在進行車規級認證及產業化開發。孚能科技表示,公司在固態電解質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研究及試驗,全固態電池將率先應用於高端性能車、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等領域。

長期以來的技術鑽研與精準的戰略眼光不斷加固着其市場領軍地位。正因如此,使孚能科技成爲國資平臺競相投資的新能源企業,今年4月剛剛完成過戶的廣州工控便是其中之一。廣州工控作爲2024年世界500強企業,聚焦新興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裝備3大主業板塊,其入主孚能科技的戰略動作,有利於推動形成廣州“整車+零部件”互融共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新格局。

在低空電池市場和汽車“整車+零部件”產業鏈,廣州工控都可以對孚能科技進行賦能。作爲國內低空經濟試點城市,廣州發展低空經濟擁有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孚能科技利用廣州工控等本地國資更容易深度融入當地eVTOL產業鏈,加速技術的迭代更新與應用場景的落地實施。

另外,廣州擁有廣汽、小鵬等本地車企,聯動廣州工控旗下天海電子、萬力輪胎等零部件企業,在廣州國資的加持下,產業鏈協同效應將更加有優勢,更加有利於孚能科技構建覆蓋海內外整車客戶的生態網絡,也爲孚能科技市場滲透提供系統性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