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信任,是孩子走進世界的底氣

那天,小春來找我時,臉上寫滿了憂心。

「我孩子最近學習很沒有動力,跟我說她不想補習了。」

小春在工作上表現優秀,對自己要求頗高;對於孩子的教養,她也很用心。

「那你怎麼說?」我好奇她的迴應。

「我跟她說,再撐一下就好,努力一下就會過去了。」她嘆了口氣,「但她說補習班老師常常靠她很近,讓她不舒服。我覺得她可能太敏感,也可能只是藉口。」

我停了一下,問她:「她不補習,妳擔憂的是什麼呢?」

「我擔心她以後遇到挫折困難就很容易放棄。」她眉頭緊皺,眼裡是滿滿的不安。

我們做父母的,總是在面對孩子的選擇時,忍不住用「未來會怎樣」的視角來判斷眼前的行動。我們希望孩子好,但有時卻不小心,把愛變成了壓力,把關心變成了質疑。

「關於她說補習班老師的部分,你願意相信你的孩子嗎?」我停了一下,刻意放慢語速。

她一時沉默,然後慢慢說:

「我願意相信她,可是她以後會不會很容易遇到事情就退縮?」她有點猶豫。

「妳的孩子是遭受挫敗就容易退縮的個性嗎?」我很好奇。

「不會~她很有想法,很有個性,很勇往直前。」她眼睛發亮,很有力量的說着。

「聽起來很像妳。」我意味深長地看着她。

「對~她很像我。」小春笑了。

「如果妳是妳的孩子,妳會希望媽媽相信妳、支持妳嗎?」我邀請小春試着換位思考。

「嗯~我會希望媽媽相信我。」她頓了一下,然後很堅定地說。

「那妳之前的擔憂怎麼辦?」

「如果是老師的問題,就換個補習班,換個老師吧!」這一刻,小春的眼裡閃爍着某種釋懷與決心。

「什麼讓妳想法不一樣了?」我很好奇小春的轉變。

「我想相信她,因爲我很愛她。」小春哽咽地說。

我們常常以爲孩子還小,不能判斷什麼叫好什麼叫壞。但事實是,他們已經在慢慢長大,開始認識自己的感受,也有了做選擇的能力。

如果我們願意放下「一定要怎樣纔是對」的想法,學着相信他們、尊重他們的聲音,我們會發現——

孩子其實不脆弱,他們只是需要一點空間,一點信任,一個願意站在他們身邊、不急着糾正的父母。

信任,不是放任;而是一種信念:

我相信你會做出選擇,也相信你跌倒了有能力再站起來。

這份信任,是孩子最珍貴的底氣。

願我們在對話中,不是急着改變對方,而是先靠近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