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支部領辦合作社 探索鄉村共富路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從高海拔山區到城郊鄉村,從田園詩畫到漁家燈火……近年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在福建農村快速發展,探索出了“支部有作用、人才有作爲、集體有收益、羣衆有實惠”的共建共享模式,推動黨的組織優勢不斷轉化爲鄉村振興的強大動能。

春日的閩西大地,青山如黛,茂林錦翠。記者在福建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看到,清新幽靜的竹山茶海、親子共享的“森林牧場”、中草藥園等讓遊客們沉浸其中。新羅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培斜村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實現竹茶加工、鄉村旅遊、農村電商三大產業融合,培訓研學、特色民宿、親子運動旅遊等新興產業接續發展,被稱爲“人人是股東、戶戶有分紅”的共同富裕“培斜探索”,已經在全區逐步推廣。

爲更好整合資源助力鄉村產業發展,進一步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近年來,福建以全面實施“堡壘工程”爲總抓手,在政策、制度、人才等方面多維發力,紮實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並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做大做強地方特色產業。

在該模式下,村黨支部書記通過兼任合作社的重要職務,強化合作社的政治引領。同時,由村集體牽頭組織,村“兩委”幹部、黨員帶頭加入,帶動更多農戶入股參與。最終,在資源整合下,社員們實現抱團發展,走上“共富路”。

“相比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的領辦強化了集體經濟組織的引領,最大限度地統籌土地、資金和力量等要素,優化了資源的配置效能,更有利於農村產業的聚合發展。”福建省委組織部組織二處相關負責人說。

這些合作社在八閩鄉村“遍地開花”,已成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福州市閩侯縣大湖鄉新塘村依託高山氣候優勢,在合作社引領下,帶動全村種植高山蔬菜約2300畝;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田頭村黨委以仙景芋種植場爲切入點,選拔出一支專職的運營團隊來服務指導村民改良技術,提升產值,把小芋頭做成了致富“金果果”;南平邵武市水北鎮龍鬥村依託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與企業簽訂果蔬收購合作協議,果蔬年產值達1800萬元……

據統計,截至目前,福建省探索建立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已達6000多個,是全省4.3萬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的重要力量。

抓住“關鍵少數”,強化“領頭雁”隊伍建設。近年來,福建各級組織部門不斷探索增強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去年,對全省1.4萬多個行政村進行了“黨建體檢”,對摸排出的軟弱渙散村開展整改轉化、補齊短板;開展專題培訓活動,帶動各地舉辦產業專題班1116期,整體提升村“兩委”班子謀劃推動產業發展的能力;實施村黨組織書記後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從本地現有退役軍人、致富能手等羣體中初步確定村黨組織書記後備力量。

推動多方資源“四下基層”賦能鄉村振興。2020年8月,福建寧德在全省率先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開展集體經濟“提質強村”行動,整合農業農村、財政、稅務、金融機構等11個部門力量,統籌各類資源下沉幫扶支部領辦合作社,引導260個集體經濟試點村將補助資金重點扶持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推動政策傾斜支持,讓集體合作社發展“行穩致遠”。在省會福州,相關舉措接連推出:支持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優先承接財政投資類項目,鼓勵對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獲得農產品質量認證、品牌創建等給予獎勵,支持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項目優先申請政策性農業擔保貸款……截至目前,全市202個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已培育黨員“帶富先鋒”680餘名,輻射帶動3.8萬餘名羣衆以資金、技術、土地等形式入股,確保羣衆成爲重要參與者和最大受益者。(黃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