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海試前甲板見胎痕?退將曝「電磁彈簧鉤」重要性

中共海軍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中國大陸軍號微博)

上海海事局20日發佈航行警告,將於21日對長江口部分水域實施交通管制,外界推測,此舉與中國大陸第3艘航空母艦福建艦的第8次海試有關。退役少將慄正傑表示,艦載機的降落比彈射更重要,着艦時的彈簧鉤力道也是用電磁控制,都沒有問題纔可以作試飛,這應尊重軍中的科學工程。

慄正傑21日在《頭條開講》節目提到,山東艦、遼寧艦跟福建號,是完全兩種不同概念的戰艦,前兩者屬於環繞式起飛,飛機初速夠快就可以飛上去;但電磁彈射重點在電磁方面,要檢驗的東西絕對比環繞式甲板要複雜得多。但因爲是電磁彈射,就各種輕、重型飛機都可以彈射。重的,包括空警600,殲-15滿油滿彈,殲-35,甚至教練機、無人機,從輕到重,都可以按照重量分別測試。

慄正傑指出,彈射試飛之前,很多人看到福建號甲板上面,已經有很多輪胎着陸的痕跡,很多網民就嗨起來、很興奮,說:是不是已經彈射了、官宣故意不講?「但是我倒不這樣認爲!」因爲艦載機來講,首先要「觸艦復飛」,也就是艦載機的降落反而比彈射更重要,因爲如果降落不好,可能就失事了。所以輪胎痕跡應該是,艦載機碰到軍艦、馬上機頭就拉起來,萬一沒有降落成功、沒有「鉤到」的話,還可以彈射。

慄正傑表示,第二個測試應該是「着艦」,彈簧鉤可不可以鉤得到,爲什麼這麼重要?因爲是電磁,彈簧力道要夠,不能太硬,太硬就斷掉,太軟的話鉤不住,力道控制也是用電磁。都沒有問題之後,纔可以作試飛。

慄正傑直言,對福建艦特別有感觸的是,所有軍艦成軍,應該尊重軍中科學還有工程的角度來看,而不是用政治的角度,限定一定要在幾月幾號。像我們海鯤號,爲了配合蔡英文主持成軍典禮,搞在幹船塢裡面,連水都沒有碰到。本來說5月要海測的?一延再延,這就是用政治干預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