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建校120週年》人才培育與時代同步 率先啓動AI課程體系

復旦建校120週年之二:報國與強國復旦始終與時代同步伐。圖爲談家楨(左二)、蘇步青(左三)與陳望道(右三)在復旦大學。(復旦大學提供)

復旦建校120週年之二:報國與強國復旦始終與時代同步伐。圖爲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復旦大學提供)

復旦建校120週年之二:報國與強國復旦始終與時代同步伐。圖爲今日「復旦源」鳥瞰圖 。(復旦大學提供)

復旦建校120週年之二:報國與強國復旦始終與時代同步伐。圖爲復旦大學自動駕駛人工智慧原理與實踐課堂。(復旦大學提供)

澎湃新聞27日報導,復旦大學建校120週年紀念日前夕,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於5月26日啓新,開啓校地合作共建協同創新育人平臺新徵程。本次煥新啓用的3棟科研樓空間,主要聚焦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三大先導產業和戰略領域,支撐重大科研平臺建設和重大創新任務實施,融入國家實驗室建設。

120年來,復旦大學培養大批優秀人才。數學家蘇步青創立中國微分幾何學派;謝希德是中國半導體「破冰者」,也是新中國第一位大學女校長;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確立國家疆域認知範式,裘錫圭整理馬王堆漢墓帛書、銀雀山漢墓竹簡等破譯中華文明密碼,還有國學大師陳寅恪、氣象學家竺可楨、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談家楨、中國電光源領域開拓者蔡祖泉。

今年5月,也是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建院20年。該院始終以創建「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生物醫學交叉學術研究機構」爲使命,在生物醫學交叉學科領域形成「代謝與腫瘤的分子細胞生物學」「醫學表觀遺傳學」和「系統生物醫學」三個優勢方向,構建起一批實力雄厚的科研團隊,孵化出衆多基礎性、原創性技術突破。

從2024年秋季學期開始,復旦大學課表裡上新了61門AI大課,超過4300名本研學生修讀。復旦大學計算與智慧創新學院教授黃萱菁主講的人工智慧大課總是座無虛席,黃萱菁的數位分身讓學生們難辨真假。復旦大學率先啓動人工智慧課程體系建設和教育模式改革,開設百餘門人工智慧大課。

目前,復旦大學已立項建設116門「AI大課」,實際開課121門,吸引了7500餘名本研學生修讀,基本實現AI-BEST課程全部開課、AI課程覆蓋全部一級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