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原百年餅店飄香三代 老雪花齋第二代呂鬆吉 寫下製餅傳奇

臺中豐原百年餅舖雪花齋遠近馳名,每逢中秋佳節總是大排長龍,吸引許多顧客購買。

【撰文|陳怡如、攝影|江茗洋、圖片提供|呂鬆吉】

臺中豐原百年餅舖雪花齋遠近馳名,每逢中秋,更因月餅聚集人潮,第二代「老雪花齋」經營者呂鬆吉,不僅做餅手藝精湛,以「無理由」爲工作準則與家訓,代代傳承招牌「雪花月餅」,更與時俱進調整口味,創新糕餅製作方式,讓豐原月餅「綠豆椪」持續百年飄香。

-----

身爲「糕餅之鄉」,臺中有不少傳統餅店是老饕、遊客採買臺式糕餅的首選。尤其每逢中秋佳節將至,雪花齋和老雪花齋這兩家系出同源的臺中百年餅店就會排起人龍,等着入手招牌的「雪花月餅」,全盛時期,老雪花齋在10天中秋檔期內,就能賣出40萬顆雪花月餅,買氣驚人。

其實雪花月餅就是俗稱的「綠豆椪」,雪花齋不僅是綠豆椪的創始店,更是日治時期臺灣首家中式月餅專賣店,雪花齋的傳奇,要從第一代創始人呂水說起。呂水出身臺中神岡,由於家中窮困,從小就沿街叫賣花生糖,13歲時因緣際會由汕頭料理師傅陳踀收爲徒,呂水盡得真傳,尤其汕頭料理中的甜點更是拿手。後來,呂水被地方士紳陳德全聘爲大廚,手藝因而在中上層社會流傳。19歲那年,在陳德全和地方人士資助下,呂水於1900年創立「雪花齋」。

今年84歲、老雪花齋第二代經營者呂鬆吉透露,這個名字背後有段精彩故事,當時陳德全邀來6位秀才爲餅店取名,只聽衆人吟詠「花香天下中秋桂,雪映莊前臘月梅」,原先要以字尾的「桂」和「梅」,取名「桂梅齋」,隱喻呂水刻苦耐勞,正當衆人陶醉之際,卻又感嘆臺灣未能見到下雪美景,此時書法名家劉曉邨神來一筆,取字首的「雪」和「花」,當場揮毫「雪花齋」,店名就此拍板定案。

呂鬆吉不只做餅厲害,還是武林高手,更精通琴、詩、書、畫、鍼灸、面雕,宛如武俠小說裡深藏不露的高人。

豐原「綠豆椪」 名聲響遍全臺

手藝精湛的呂水,不僅做餅好吃,他也觀察到,傳統糕餅用的帶殼綠豆餡雖然好吃,但「黑嚕嚕」的樣子不夠討喜,於是首創將綠豆去殼,用黃澄澄的綠豆仁做餡,再加入拌炒過的肥肉塊,不僅滋味迷人,賣相更好。

而招牌「綠豆椪」,也是無心插柳之作,呂鬆吉笑說,「因爲一個失誤,造就美麗的傳奇。」由於舊時制餅要翻面烘烤,有天呂水烤餅時,客人太多,一忙忘了翻面,沒想到單面烘烤的餅皮潔白如雪、膨脹凸起,有如乒乓球般,模樣甚好,於是抱着試驗心態又做了幾顆放在店裡賣。客人一看覺得新奇,紛紛詢問餅名,呂水一時答不上來,一旁的老婆看着凸起餅皮,靈機一動說:「綠豆椪!」後來在日治時期大正14年(西元1925年),臺中舉辦「臺灣區糕餅展」,呂水以此餅取名「雪花餅」參賽,一舉抱回銅牌,綠豆椪之名因此響遍全臺,各家餅店羣起效仿,算算綠豆椪至今已有105年曆史,在臺灣糕餅史上寫下一頁傳奇。

呂鬆吉改良後的綠豆椪較爲清爽健康,熱賣至今,歷久不衰。

呂水不僅發明綠豆椪,就連臺中知名的鹹蛋糕也出自他手。1908年臺中鐵路開通,請來日本載仁親王剪綵,並由呂水擔任宴席主廚,沒想到日本貴族習慣在飯後享用蛋糕甜點,呂水急中生智,用鴨蛋加麪粉炊成蛋糕,再夾入肉燥,沒想到親王一吃大讚「太美味了(美味しい)」,破天荒得到10倍御賞,因此鹹蛋糕也成了雪花齋的代表作之一。

雪花齋創始人呂水在臺灣糕餅史上寫下一頁傳奇。

與時俱進 百年餅店持續飄香

1959年時,呂水將雪花齋傳給長子和二子,自己帶着三子、五子(呂鬆吉)和六子另開「老雪花齋」,象徵老人家坐鎮在此。當時呂水已高齡80歲,而呂鬆吉才17歲,爲了讓他儘快上手,呂水嚴格訓練其子,但呂鬆吉不以爲苦,因爲他明白老父親的深厚期望。

老雪花齋全體員工於1963年中秋合影。

10年後呂水逝世,呂鬆吉正式接手老雪花齋,招牌綠豆椪又迎來一次大改良。呂鬆吉觀察臺灣人飲食習慣改變,已不太吃肥肉,於是他把原來內餡裡的肥肉塊改成肉糊,大幅減少肥膩感,同時降低糖分,與綠豆餡的口味調和,整整花了兩年時間才研發成功。起初老客人不習慣,常被罵到臭頭,但呂鬆吉堅持不走回頭路,「不改不行,否則以後年輕人都不吃月餅了!」事後證明呂鬆吉眼光長遠,更清爽健康的綠豆椪熱賣至今,跨越不同時代口味,歷久不衰,也在1973年3月,以「雪花月餅」的名稱送審「中華民國臺灣區第一屆糕餅麪食展覽會」參賽,被評選爲第一名。

此外,老雪花齋的糕餅製作方式也與時俱進。呂鬆吉表示,由於每到中秋檔期訂單常暴增、人力吃緊,於是他早在50年前便陸續投入研發自動化機器取代人工,他興奮地展示機器說,「這些都是我設計的!」如今機器已進化到第六代,可一條龍作業,解決訂單爆量問題。

不只糕餅創新,有美術背景的呂鬆吉也一手包辦店面裝潢設計,幾十年來老雪花齋仍維持開店初始的古色古香模樣,盡顯百年老店的雅緻氛圍。呂鬆吉強調,「感受比吃更重要!」他認爲客人吃的不只是糕餅,更是人文底蘊。

現今的老雪花齋已由第三代接班,持續飄香。

「無理由」哲學 代代傳承

在呂水真傳下,呂鬆吉表示,自己對待工作也相當嚴謹,他提出「無理由」三字時時警惕,意即不容許任何理由出錯,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嚴格自律,大大三字寫在工廠中,既是工作準則也是家訓,時刻提醒衆人。

「無理由」三字寫在老雪花齋的工廠中,時刻提醒衆人嚴格自律。

而呂鬆吉不只做餅厲害,還是武林高手,從小身體孱弱的他,罹患嚴重胃下垂,14歲即開始習武健身,不僅練就多樣武術,更是南宗少林俗派第八代掌門人,他還精通琴、詩、書、畫、鍼灸、面雕,宛如武俠小說裡深藏不露的高人。呂鬆吉認爲習武讓他思慮清晰,精神集中,能百分百實踐「無理由」準則,對做餅很有幫助。

呂鬆吉研發的自動化機器,可解決每逢佳節訂單爆量所造成的人力不足問題。

2000年的父親節,對呂鬆吉意義重大,他將老雪花齋交棒給兩個兒子,老店順利邁向第三代接班。在他的引領下,他認爲雪花齋品牌可屹立百年的關鍵,就是既堅守本業,又與時俱進,也期許兒子也能秉持這樣的精神,代代傳承下去,讓老雪花齋持續飄香下一個百年。

《漾臺中》2025年10月號NO.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