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王」樺加沙襲港釀62傷 1年2個10號風球 61年來首次

受超強颱風「樺加沙」影響,香港將軍澳海濱公園一帶24日受損嚴重;圖爲將軍澳海濱公園附近商戶受損情況。(中新社)

香港天文臺在24日午後改發8號風球,超強風王「樺加沙」已減弱爲強颱風,正逐漸遠離香港。警稱香港仍在高風險狀態,市民不要外出,港府初步統計颱風期間香港62人受傷,航空交通尚未恢復。

綜合大公報等媒體報導,「樺加沙」襲港,10號風球高掛近11小時,香港天文臺24日初步總結指出,香港首次同年掛兩次十號風球,包括7月的颱風韋帕。上一次同年掛兩次十號風球已要追溯至1964年,情況罕有。

「樺加沙」正進一步遠離及減弱,不過在西北太平洋還有兩個颱風,分別是「浣熊」,以及最新生成的「博羅依」,出現3臺共舞情況。

港府通報說,在風暴期間,至今收到437宗塌樹報告。土木工程拓展署收到1宗山泥傾瀉報告。渠務署收到15宗水浸報告。 至少37男、25女共62人在風暴期間受傷,到公立醫院急症室接受診治。 截至上午11點,民政事務總署在各區共開放50個臨時庇護中心,安置816人入住。

天文臺24日在《天氣隨筆》撰文指出,「樺加沙」在進入南海後,結構仍然完整、環流相當廣闊,而且風眼渾圓清晰,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約每小時230公里,是今年至今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區域最強的熱帶氣旋;亦是天文臺自1950年有紀錄以來、南海區域第二強的熱帶氣旋。當它橫過南海北部期間,港府飛行服務隊投放的下投式探空儀錄得,時速達135公里的颶風程度近地面風速。

「樺加沙」吹襲香港期間,整體風力與2017年「天鴿」、2023年「蘇拉」、今年的「韋帕」相若,但較2018年「山竹」弱。它於24日早最接近香港時,在天文臺以南約120公里掠過,是1946年以來距離香港最遠的10號風球,當時中心風力高達每小時195公里。

天文臺預測,「樺加沙」的外圍雨帶25日會爲廣東沿岸帶來大驟雨及雷暴。隨着它進一步遠離並減弱,本週後期驟雨逐漸減少,天色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