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頭蒼鷹「小花」孵蛋即將破殼 雲端叔叔阿姨緊盯直播
記者李依融/綜合報導
春天是萬物萌生的季節,臺北市大安區的鳳頭蒼鷹「小花夫婦」也將迎來新生命,根據臺灣猛禽研究會觀察,目前2顆蛋有望在5月初孵化,他們在鳥巢旁邊架設了攝影機直播,許多「雲端叔叔阿姨」期待能見證幼雛破蛋的時刻。
大安森林公園近年有鳳頭蒼鷹繁殖的紀錄,在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贊助之下,臺灣猛禽研究會執行「都市鳳頭蒼鷹繁殖監測」,並透過網路直播,讓「雲端叔叔阿姨」們一起見證自然界的新生與成長。臺灣猛禽研究會3月時觀察到鳳頭蒼鷹「小花夫婦」有築巢的行爲,3月底首次看到產下2顆蛋,依照鳳頭蒼鷹的蛋孵化的時間推算,小寶寶有望在5月初破殼,便在5月1日起開始鳳頭蒼鷹直播,邀請大家在雲端一起見證小寶寶誕生,以及親鳥育雛的珍貴過程。
▲小花媽媽3月底產下2顆蛋,順利的話近期將孵化。(圖/翻攝自Youtube@RRGT)
臺灣猛禽研究會表示,去年因爲颱風重創,造成大安森林公園許多樹木傾倒,原本的繁殖區今年遲遲不見繁殖跡象,「本來大家都覺得涼了」,沒想到3月便發現有一對鳳頭蒼鷹在附近校園內築巢,總算能繼續繁殖監測。此次繁殖監測得鳳頭蒼鷹媽媽被暱稱爲「小花媽媽」,而爸爸則被叫做「花爸」,雲端叔叔阿姨們會在直播聊天室互相交流,喊着「小花媽」、「花爸」的日常也格外親切。
▲小花媽媽認真孵蛋中。(圖/翻攝自Youtube@RRGT)
臺灣猛禽研究會提到,鳳頭蒼鷹母鳥體型較大,約500公克左右,公鳥則較小,體重約350公克到400公克,其中母鳥胸前的水滴狀斑紋偏深褐色,腹部褐白橫紋約等寬,而公鳥胸前的棕斑則偏赤褐色,腹部的橫紋較細。研究會指出,鳳頭蒼鷹原則上一年繁殖一次,如果在繁殖前期失敗,有機會再嘗試一次,「這幾年臺北市區繁殖的鳳頭蒼鷹,大多生2顆蛋,大小跟乒乓球差不多。」
▲鳳頭蒼鷹公母可以靠斑紋來判斷。(圖/翻攝自臺灣猛禽研究會官網)
目前許多雲端叔叔阿姨們緊盯着直播,就怕錯過寶寶破殼的珍貴瞬間,然而要將幼雛孵化並養育至離巢,其實還得面臨許多挑戰,例如網友們不由得擔心小花媽媽不小心把蛋踩碎了,而2024年在大安森林公園孵化的2只寶寶也感染鴿毛滴蟲夭折,讓研究團隊與網友相當不捨。雖然世事難測,但鳳頭蒼鷹巢位直播正能讓大家參與大自然中最真實的瞬息萬變。
▲雲端叔叔阿姨們關心着小花一家,希望幼雛順利破殼成長。(圖/翻攝自Youtube@RRGT)
除了鳳頭蒼鷹鳥巢直播,目前屏東也有黑鳶巢直播,黑鳶雛鳥已經羽翼漸豐,還有個可愛的名字「嘖嘖(Zeczec)」,同樣吸引許多網友關注牠的成長。